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勸學》《*師說》PPT下載,共118頁。
課程目標
1.理解《勸學》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三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方法,學習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
2.聯系社會背景,探究韓愈在《師說》里的觀點在當時的社會意義及在今天的借鑒作用。
作者簡介
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
荀子(約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漢代著作因避宣帝劉詢諱,寫作孫卿。游學于齊,后三為祭酒(學長),繼赴楚國,由春申君用為蘭陵(今山東蒼山蘭陵鎮)令,后終老其地。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他雖屬儒家學派,但也受到各家的影響,成為先秦時期的一集大成者。他批判和總結了先秦諸子的學術思想,對古代唯物主義有所發展。反對天命、鬼神迷信之說,肯定“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即自然運行法則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思想。
手持文柄,高視寰海——韓愈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他少小孤苦,由兄嫂撫養長大,刻苦自學,20歲入長安,三次考進士不中。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參加考試,登進士第。曾入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徐州等地的幕府任閑職,貞元十八年(802年)到長安任國子監四門博士,從此正式步入仕途。
貞元十九年(803年),改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饑荒,得罪權貴,被貶為陽山(今廣東省連陽縣)縣令。元和元年(806年),唐憲宗繼位,他被召回長安,任國子監博士。元和十二年(817年),隨裴度征討叛亂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年),唐憲宗派人迎佛骨入宮,韓愈上書力諫,被貶為潮州刺史。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繼位,召他回長安,任命他為國子監祭酒,此后韓愈政治地位逐步上升,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死后謚“文”,又稱“韓文公”。
寫作背景
《勸學》:荀子認為,人性本來是惡的;善,是人為的。他從人性惡的觀點出發,說明人的知識、道德不是先天賦予的,而是后天經過學習、教育,逐步培養的。只有懂得了禮儀,人性才能改變。因此,他特別強調后天的學習,把學習作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寫《勸學》就是為了勉勵人們“積善成德”,成為君子。
《師說》:唐代,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監。他們無論學業如何,都有官可做。他們不需要學習,也看不起老師,而且鄙視從師。這種風氣到韓愈所處的中唐時代愈加惡劣。韓愈當時35歲,正在國子監任教,他對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深惡痛絕,于是寫下這篇文章。韓愈寫《師說》的社會背景可以從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的一段話里看出。
柳宗元說:“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由此可見,韓愈作《師說》,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觀點,是難能可貴的。
主旨探微
《勸學》圍繞“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運用大量的比喻,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度以及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論說了有關學習的問題。荀子強調學習的作用,提倡學無止境、堅持不懈、專心致志等,這些都是學習經驗的總結,值得我們借鑒。
《師說》是韓愈專論從師的名篇,著重闡明了從師學道的必要性和應持有的態度,提出了教師的基本任務是“傳道受業解惑”,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于師”的陋習。明確了擇師標準,提倡“不恥相師”,批判了不從師求學的惡劣風氣,表現出作者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
... ... ...
關鍵詞:勸學PPT課件免費下載,師說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