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勸學》PPT優質課件,共35頁。
素養目標
1. 了解《荀子》一書及荀子的思想,重點掌握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背誦全文。
2. 理解本文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三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方法,學習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
3. 理解本文關于學習意義的論述,思考作者的觀點在今天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字卿,趙國人,戰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時人尊稱他“荀卿”, 漢代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寫作孫卿。兩度游學于齊,《史記》說他“最為老師”,“三為祭酒” 。后來到楚國,任蘭陵令,后著書終老其地。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在宇宙觀方面,荀子認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但人類可以用主觀努力去認識它,順應它,運用它,以趨吉避兇。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認識論方面,他認為人認識客觀事物,首先要通過感覺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觸,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有樸素的唯物思想。
在政治上,他針對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張應該適應當時的社會情況去施政,要選賢能,明賞罰,兼用“禮”“法”“術”實行統治。在人性問題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論,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后天環境可以改善人的惡的本性,所以他主張“明禮儀而化之”。他很重視教育的作用,強調教育功能的重要性。
荀子的散文說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綿密,多作排比,又善于用喻。他一生“序列著數萬言”,后人編為《荀子》,共32篇,《勸學》是其中的第一篇。
寫作背景
作為儒家思想的繼承者,荀子在教育目的上與先哲保持一致,即主張通過教育來培養“士”“君子”“圣人”。荀子認為人性本來是惡的,人的知識、道德不是先天賦予的,而是經過后天學習、教育逐步培養的,只有懂得了禮與義,人性才能改變。因此,他特別強調后天的學習,把學習作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寫《勸學》就是為了鼓勵人們“積善成德”,成為君子。
且荀子游齊,曾三為稷下學宮的祭酒。祭酒是學宮的最高長官。稷下學宮是齊國專設的求學講學的機構,老師多是天下賢士,學生來自四面八方。要求學生受業求學是祭酒考慮的重要問題,為此,荀子寫下了著名的傳世之作——《勸學》。
主題歸納
《勸學》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目的、意義、作用、態度和方法。這里節選的四段,著重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學習應持的態度。作者反復論述人的知識、才能、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學習和積累取得的。即使是圣人的思想,也可以在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中具備。所以,任何人都應當持恒專一,腳踏實地,不斷學習。
... ... ...
關鍵詞:勸學PPT課件免費下載,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