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師說》PPT優秀課件,共33頁。
學習目標
1.了解韓愈關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2.學習借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實詞“傳、師、從”,虛詞“以、也、則、于、乎、所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別古今異義詞語。
4.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走近作者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貞元十九年(803年),因論事而被貶陽山,后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后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
古文和駢文的區別:
1、句式上的區別:
以對偶句(駢句)為主的文章叫做駢文。
以非對偶句(散句)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
2、于文章風格的追求的區別:
散文主氣勢旺盛,則言無不達,辭無不舉。散文得之于陽剛之美,即今世所謂壯美者也;駢文家之見解則以文章本身之美即為文章之價值,故其態度是淡泊的,超然的,蓋以文章為抒寫性靈之工具也。
駢文主氣韻曼妙,則情致婉約,搖曳生姿。駢文得之于陰柔之美,即今世所謂優美者也。散文家認為文章所以明道,故其態度是認真的,嚴肅的,蓋以文章為經世致用之工具也。
... ... ...
關鍵詞:師說PPT課件免費下載,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