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PPT優質課件,共20頁。
學習目標:
1、理解運用典故,借古諷今的寫作特點。
2、把握作者的愛國熱情和壯志難酬的憤懣。
作者簡介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人(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一生主張抗金,渴望恢復中原。在詞人中,他是個英雄。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著有詞集《稼軒長短句》。與蘇軾并稱“蘇辛”。
寫作背景
辛棄疾是名垂千古的愛國名將,他從小目睹陷區景象,立下立功報國、恢復失地的大志。21歲時,他就率眾起義,加入農民抗金義軍。期間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親往追捕斬殺叛徒義端;另一件是親率 50 騎兵,直逼駐有 5萬大軍的金營,活捉了殺害耿京、瓦解起義軍的叛徒、內奸張安國。辛棄疾到了南方,繼續堅持主戰。他多次上書當朝掌權者,請求北伐,但是,以趙構為首的趙家王朝偏安江南,在臨安過著游宴玩樂歌舞升平的生活,對金屈辱求和。辛棄疾始終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他曾三次遭到免職。一直到他臨終都在高呼“殺賊”。
這首詞寫于辛棄疾1205年任鎮江知府時,時年66歲。當時韓侂胄(tuō zhòu)執政,為鞏固自己的地位,急于立一場伐金大功。他想借用辛棄疾作為號召北伐的旗幟。
1204年,辛棄疾被起用擔任鎮江知府。辛棄疾支持北伐,但認為要做好充分準備,不能草率行事。然而韓侂胄不僅不接受,反而對他產生疑忌,辛棄疾被調離鎮江,后來北伐失敗。當他北望揚州時,想起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時期的戰斗生活,滿懷悲憤地寫下這首詞。
對比手法的運用:
(1)用古代的英雄業績與可悲現實對比:用以針砭南宋的萎靡不振。
(2)用劉裕“氣吞萬里如虎”與劉義隆“贏得倉皇北顧對比:提出歷史的經驗教訓,指出今日應有的做法 。
(3)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揚州路”與眼下的“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對比:抒發憂國傷時的感慨。
(4)用廉頗的遭讒尚有趙王派人聘問與自己的冷落處境對比,用以抒發報國無門的憤懣。
主旨
此詞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表達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復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蘊含著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
... ... ...
關鍵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PPT課件免費下載,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