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PPT教學課件,共67頁。
課程目標
1.體會作品親切自然的談話風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語句。
2.學習獲得教養的途徑,閱讀經典著作,感受經典的力量,培養愛讀書的好習慣。
作者簡介
德國浪漫派最后一名騎士——黑塞
黑塞(1877-1962),德國作家、詩人。出生于德國西南部的小城卡爾夫的一個牧師家庭。自幼在濃重的宗教氣氛中長大,1891年,他通過“邦試”,考入毛稱布隆神學校。由于不堪忍受經院教育的摧殘,半年后逃離學校。這期間他游歷過許多城市,從事過多種職業。
二戰后,黑塞主要整理、編纂早年和中年時期的作品,有少量詩歌、散文、回憶錄和文藝評論發表。1946年,黑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還曾獲得馮達諾獎、歌德獎等。黑塞于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1962年8月9日病逝于瑞士。他是德國現代著名小說家、詩人和散文作家,被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后的一個騎士”。作品有《彼得·卡門青》《在輪下》《藝術家的命運》《德米安》《荒原狼》《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玻璃球游戲》等。
英語大師,譯界泰斗——王佐良
王佐良(1916-1995),詩人、翻譯家、教授、英國文學研究專家,浙江上虞人。專于英國文學的研究。著有《英國十七世紀劇作家韋勃斯特的文學聲譽》(英文)、《英國文學論文集》,譯有《彭斯詩選》,中譯英《雷雨》(曹禺著)。中國莎士比亞學會、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第一屆副會長,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第一屆會長,北京外國語學院顧問兼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外國文學》主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寫作背景
《讀書:目的和前提》:黑塞曾在神學院學習,而神學院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壓抑和扼殺人性。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便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他也深深地陷入了與德國民族主義沖突的境地。戰爭無疑是毀滅人性的,這促進了他對人性的思考和探索。他試圖從教育和修養方面來探索人性,提倡通過讀書來提高修養,達到心靈和個性的自我完善。為此他寫下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就是一篇激勵人們讀書的名作。文中,作者贊揚了讀書的作用,認為讀書是獲得教養的主要途徑。
《上圖書館》:1947年,王佐良考取中英庚款公費留學,赴英國牛津大學讀研究生。1949年學成回國,照理他應返清華大學繼續執教,但實際上他是去了北京外國語學校(后改北京外國語學院,今北京外國語大學)。王佐良對清華一直有依戀之情,后來也長期住在清華校園內,1986年出版的文集《照瀾集》即以清華照瀾院為題。王佐良曾在《想起清華種種》一文中說:“后來我轉入別的學校工作,但是我心里始終保持著一種清華做學問的標準。”(《中樓集》)言若有憾。
主旨探微
作者在這篇隨筆中提出了讀書是獲得教養的主要途徑的觀點,盛贊了讀書的作用,勸說人們用心研讀經典作品,在書籍中發現世界、認識社會、完善自我。
作者按照自己的成長過程敘寫了自己與文華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包德林圖書館、圓形圖書館這幾個圖書館的緣分,表達了對讀書生活的熱愛,闡明了讀書可以提高人們理性認知水平的道理。
... ... ...
關鍵詞:讀書目的和前提PPT課件免費下載,上圖書館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