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PPT下載,共68頁。
學習目標
1.分析文章的結構,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2.學習并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回顧讀書歷程,表達自己的讀書感受。
3.分析文章的寫作特色,學習其論證方法。
[作者簡介]
赫爾曼·黑塞(1877—1962),詩人、作家。生于德國,后入瑞士籍。他熱愛大自然,厭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筆優美細膩,具有心理的深度,因此被人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后的一個騎士”。代表作有小說《在輪下》《荒原狼》《玻璃珠游戲》等,詩集《浪漫之歌》《一根斷枝的呻吟》等。其中《荒原狼》獲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他非常仰慕中國文化,對中國詩歌十分著迷,特別崇拜孔子、老子、莊子。“老莊哲學”對他的創作有明顯的影響。
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詩人、翻譯家、英國文學研究專家。我國英語界泰斗級人物,享譽中西的外國文學專家,在英國文學、比較文學、文體學及文學翻譯等方面都有極高的造詣,躋身國際知名英語文學專家之列。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他與許國璋、吳景榮曾被譽為“三大英語權威”。
主要作品有《約翰·韋伯斯特的文學聲譽》(英文)、《英國文學論文集》,譯有《彭斯詩選》,中譯英《雷雨》(曹禺著)。
[作品背景]
《讀書:目的和前提》是作者的一篇隨筆。當時社會上的一些人,特別是年輕人出現了一種浮躁的心態,覺得讀書是枯燥無味的、可笑的、不值得的。他們認為人生短暫,應該學會享受人生。作者對此有感而發,建議那些年輕人還是應該擠點時間看書,從自己能理解和喜愛的作品開始閱讀,逐漸培養起閱讀的興趣。文章由此闡述了獲得教養的主要途徑,贊美了讀書的作用,勸說人們用心研讀經典作品,在書籍中發現世界,認識社會,完善自我。
《上圖書館》一文,寫的是作者的讀書經歷。作為一位翻譯家、英國文學研究專家,王佐良回顧自己的學習、成長經歷,清楚地感覺到,他之所以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與他喜歡到圖書館讀書的經歷是密不可分的,于是他深情地回顧了自己的“上圖書館”之樂。這既是對自己學習經驗的介紹,也是對廣大求學者的呼吁:熱愛讀書吧,從中你不只會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豐富情感,還能增強理性、獲得教養等。
[相關知識]
隨 筆
隨筆是散文的一種。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寫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論性太強的闡釋,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結構自由而不失嚴謹,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特色。
隨筆的形式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說理,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也可以對同類事物進行綜合議論,且不受字數限制。
... ... ...
關鍵詞:上圖書館PPT課件免費下載,讀書目的和前提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