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拿來主義》PPT免費教學課件,共56頁。
學習目標
1.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明確“拿來主義”的含意。
2.掌握先破后立的論證方式及類比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常見的論證方法。
3.思考“拿來主義”的現實意義,正確、客觀地看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后改為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其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花邊文學》《偽自由書》《準風月談》《集外集》《且介亭雜文》等。
[作品背景]
清朝政府實行“閉關主義”,其結果是落后挨打;鴉片戰爭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軍閥奉行賣國政策即“送去主義”;國民黨反動政府繼承他們的衣缽,政治上投靠帝國主義,經濟上以至文化上繼續實行“送去主義”。當時在文化工作者中間,在對待外國文化問題上,存在兩種錯誤認識,概括起來,就是“全盤否定”和“全盤西化”。針對這些錯誤認識,魯迅寫了這篇文章,提出了“拿來主義”的觀點,闡明了對待外國文化的正確態度。
[相關知識]
雜 文
雜文是簡短的評論性短文,兼有政論、文藝兩種因素,但以議論為主。雜文不像一般議論文那樣抽象地說理,或者簡單地舉例說明,而是通過對具體事例的剖析,以比喻、征引、聯想、引申、夾敘夾議等手法來闡發深刻的道理。雜文的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形式靈活。有關社會生活、文化動態以及政治事變的雜感、雜談、雜論、隨筆,都可歸入這一類。
[文章主旨]
這是一篇雜文。文章先批判了“送去主義”的危害,然后以生動的比喻論證闡述了“拿來主義”者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最后明確了實行“拿來主義”對于創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義和實行“拿來主義”的人必須具備的品質。
... ... ...
關鍵詞:拿來主義PPT課件免費下載,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