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聲聲慢(尋尋覓覓)》PPT教學課件,共72頁。
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吟唱,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
2.了解詩歌中用典的藝術手法,體會詞人抒發的情感。
3.了解豪放派和婉約派的風格特點,辨清豪放派與婉約派的區別。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蘇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生平坎坷,多次遭貶謫,卻樂觀曠達,坦蕩超邁。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他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他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詩文集有《東坡七集》等。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屬山東)人。南宋詞人。他一生堅決主張抗金,但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遭到主和派的忌恨和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饒一帶。64歲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最后帶著一腔悲恨,抑郁而終。他的詞多以緬懷故國河山、抒發抗金報國之志和揭露南宋統治者的茍且偷安為主題。他的詞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有《稼軒長短句》,存詞600余首,對后世有深遠影響。
李清照(1084—約1155),號易安居士,章丘(今屬山東)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她博學多才,通曉金石鑒賞,能詩善文,詞的成就尤其突出。李清照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的詞主要反映她在少女少婦時期的美滿生活,表達她對愛情的追求和對自然景物的喜愛,以及對丈夫的相思之情。這些詞格調優美,熱情明快,天真活潑,委婉含蓄。后期的詞主要寫她在離亂中的孤獨生活和國破家亡后的悲苦心情。深厚的故國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使她的作品風格突變,社會意義也隨之擴大了。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等著作,已散佚,F存詩文集為后人所輯,有《漱玉詞》《李清照集》等。
作品背景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當時作者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兩年有余。黃州城外有個赤鼻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三國時期周瑜當年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時光易逝,而寫下此詞。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于作者在鎮江任知府時。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執政的韓侂胄意欲以北伐鞏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辛棄疾任鎮江知府。鎮江毗鄰戰爭的前線,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棄疾到任后為北伐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但他不同意韓侂胄立即北伐的主張。韓侂胄聽不進辛棄疾的勸告,后來就把他調離了鎮江。詞人面對錦繡河山,感慨自己報國無門,憑高望遠,撫今追昔,于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之作。這首詞從某種意義上說,相當于是給韓的一封“諫書”。
《聲聲慢》(尋尋覓覓)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這時她不但連續經歷了國家敗亡、遠離故鄉、喪失丈夫的災禍,并且,在南方到處輾轉逃亡避難中,丟失了珍愛的文物、古籍,還遭到了政治上的誣陷。她晚年的境遇悲慘。她用這一曲抒情長調,藝術地表現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狀況和內心情感。
文章主旨
《念奴嬌·赤壁懷古》以赤壁壯麗的景色和雄偉的古戰場為背景,集中筆力塑造了一個雄姿英發的周瑜形象,歌頌了他在赤壁之戰中的歷史功績,借此抒發自己對英雄人物的向往和渴望建功立業但壯志難酬的深沉感情。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上闋贊揚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孫權和率軍北伐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這里,對孫權、劉裕的英雄業績的緬懷與歌頌,正是對朝廷中的主戰派的期望,對投降派的諷刺。下闋借諷刺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度。最后借廉頗自況,抒發自己壯志難酬而老大無為的感慨。
《聲聲慢》(尋尋覓覓)這首詞是李清照身經國破、家亡、夫死等不幸遭遇,顛沛流離、孤苦無告的反映。全詞通過對殘秋景象的描述,抒寫了詞人遭受劫難后的憂愁苦悶。
... ... ...
關鍵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PPT課件免費下載,念奴嬌赤壁懷古PPT下載,聲聲慢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