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老子》四章PPT優質課件,共32頁。
背景介紹
老子生于春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式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老子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整體感知
第1自然段:論述“有”與“無”的辯證關系,以車輪、器皿、房屋等為例來說明“有”與“無”是互相依存的。
第2自然段:講了有道者不會“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道理。
第3自然段:強調人要自知、自勝、知足、強行,加強自我修養。
第4自然段:講居安思危,防微杜漸;成大事者,要由小做起等事物發展變化的辯證規律。
理解觀點
“有”與“無”對立而統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有”作為實體,“無”作為利用,猶如有了車轂中間的空間,才有車輪平穩的轉動;有了器皿中間的空間,才能盛水,盛食物;有了門窗四壁的空間,才具備房屋的作用。因此,“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是說偏執己見的人反而不能明察,自以為是的人反而不能明辨是非。因為“自見”“自是”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他們只關注自我,只依賴自我,所以就會局限于自己狹隘的小范圍和狹隘的主觀意識,導致他們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蒙蔽,使真相得不到彰明。
老子認為,個人品行修養,重在修身。對外的“知人”“勝人”固然可貴,對內的“自知”“自勝”更為重要,更符合大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讓我們不但要向外探求,了解他藏人,更要多和自己對話,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在與熱愛,人生才有方向;看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才能給人生以合理定位。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是說一個人最難戰勝的是自己。一個能夠戰勝自己、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知足者富”是說財富沒有邊界,一味地追逐財富,永不種人“知足”,就永遠不會滿足,懂得“知足”,才是一種真正的富足。
“強行者有志”講的是,唯有心懷大志者,方能堅持不懈。唯在一個人的志向越遠大,越強烈,就越能夠堅持下去。反之,志向越弱,行動越不能持久。
... ... ...
關鍵詞:老子四章PPT課件免費下載,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