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免費下載,共48頁。
素養目標
1.了解孟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張,了解《孟子》的相關知識。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理解課文,并積累名言名句。
3.分析本文使用的論證方法,概括本文的藝術特色。
4.準確把握“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與“四端”與“治理天下”間的關系。
了解孟子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與孔子并稱“孔孟”。
孟子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思想,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為“亞圣”。
民本思想
孟子根據戰國時期的經驗,總結各國治亂興亡的規律,提出了一個富有民主性精華的著名命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認為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為政者要保障人民權利。
仁政學說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論,是以仁政為內容的王道,其本質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于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了解《孟子》
《孟子》是儒家的經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為“四書”(另外三本為《大學》《中庸》《論語》)。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最早見于趙岐《孟子題辭》:“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
《漢書·藝文志》著錄《孟子》十一篇,現存七篇十四卷?傋謹等f五千余字,260章。相傳另有《孟子外書》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書》系明姚士粦偽作)。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古代考試主要考《四書》與《五經》。
分析本文的藝術特色
1.語言節奏明快、氣勢磅礴、富有感染力。
全文鮮明地論說了人性與仁政之間的關系,語言簡練,節奏明快,既有鮮明的觀點,又進行了有力的論述,特別是排比句式的運用更加使得語言氣勢磅礴,加大了說理的力度。
2.綜合運用譬喻、排比、對比、假設等藝術手法。
多種藝術手法的綜合運用使得這篇論說文說理更加有力。
... ... ...
關鍵詞: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課件免費下載,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