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論語十二章》《大學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課件,共117頁。
課程目標
1.理解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礎知識。
2.了解《論語》《禮記》《孟子》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3.理解本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培養把所學知識、道理付諸實踐的意識,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作者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教育方面,他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思想;在政治方面,他主張仁政、德治?鬃涌偨Y了前人的教學經驗,傳授給下一代,開私人講學的先例。
戴圣(生卒年不詳),字次君,祖籍梁國甾縣(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出生于梁國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西漢時期學者、禮學家、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著作有《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孟子(約前372—前289),姬姓孟氏,名軻,鄒國(今山東鄒城)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于孔子,與孔子并稱“孔孟”。孟子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后人尊稱孟子為“亞圣”。其代表著作為《孟子》。
寫作背景
《〈論語〉十二章》: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天下紛亂。面對這樣的亂世,知識分子紛紛思考救國救民,解決社會矛盾的方針、路線。他們的想法與立場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學說、流派。除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之外,還出現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之間相互批評,展開了激動人心的學術爭鳴,“百家爭鳴”的局面就此出現。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爭鳴”中最重要的學術流派之一,《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理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大學之道》:《大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在宋代以前,《大學》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但由于它論述了儒家為學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則、方針和步驟,所以中唐之后,它逐漸受到儒家學者的重視。到南宋時,朱熹力作《大學章句》,使《大學》成為儒家經典中重要的篇章,后朱熹又將它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成一書,進行注解,這就是《四書章句集注》。后來,《四書章句集注》被歷代統治者推崇,甚至被作為官學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答案。原屬于《禮記》中的《大學》,也從此獲得了官方的正式認可與推崇,這對古代教育,甚至中國的傳統文化乃至整個社會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在諸侯國合縱連橫、戰爭不斷的戰國時期,孟子作為一位非常有抱負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意識到當時的時代特征和趨勢,創建了自己的學說。與孔子一樣,他力圖將儒家的政治理論和治國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國家治理主張,并推行于天下。而當時各個思想家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紛紛游說各國諸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孟子開始周游列國,游說各國君主,推行他的政治主張!度私杂胁蝗倘酥摹愤@篇文章選自《孟子》一書,體現了孟子對人性的思考。
主旨探微
《〈論語〉十二章》主要闡述了孔子關于貧富、義利、自我要求等方面的觀點,以及孔子重視《詩》的教育作用,較為全面地體現了孔子的思想。
《大學之道》著重闡述了提高個人修養、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與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間的重要關系,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題。
本文從“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寫起,由“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導出仁政。文章在強調后天教養的重要性時,也闡釋了“不忍人之心”對個人和國家的重要作用。
... ... ...
關鍵詞:論語十二章PPT課件免費下載,大學之道PPT下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