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核舟記》PPT教學課件(第2課時),共19頁。
小組探究
1.核舟的雕刻者是誰?哪一個詞概括了他的雕刻藝術的特點?
王叔遠;
“奇巧”一詞概括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藝。
2.王叔遠手藝的奇巧表現在哪些方面?
“能以徑寸之木,為……各具情態”,說明他所用原料體積小,而表現的題材很廣,可見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且構思巧妙,技藝精湛。
“佛印絕類彌勒,坦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表現了佛印的悠閑、豁達、灑脫,突出了雕刻十分逼真;“各隱卷底衣褶中”突出了雕刻之精細入微;“珠可歷歷數也”說明雕刻難度之大。
“細若蚊足,鉤畫了了”也能見雕刻者技藝之精妙。
3.作者在說明船頭三人時,著墨較多的是誰?為什么?
著墨最多的是“東坡”。三人中,蘇軾居中,作者起筆直逼其面“峨冠而多髯者”,因為刻得用心刻得仔細,作者也就寫得真切細膩。一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二是核舟的雕刻主題是“蓋大蘇泛赤壁”,這樣說明,才能與其主題吻合。
4.文中哪些地方說明是“泛舟”呢?
第一,從“舟尾橫臥一楫”船槳放在甲板上,可知“泛舟”;
第二,從“舟子”“居右者……若嘯呼狀。居左者……若聽茶聲然”可知“泛舟”。從所刻兩副對聯可知是“泛赤壁”。
第三,“蘇、黃共閱一手卷”也能體現出泛舟,說明船行速度較慢。
課堂小結
課文通過介紹王叔遠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藝,反映了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偉大成就。篇幅雖短,但順序合理,就連雕刻家的藝術構思都介紹得淋漓盡致,確實令人驚嘆。這小小的核舟表現了我國古代工匠、勞動人民的心靈手巧和高超技藝。同時,我們應該學習作者,在介紹事物時抓住其特點,并按一定順序介紹。
......
關鍵詞:核舟記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