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核舟記》PPT免費課件下載,共43頁。
學習目標
理解并積累文中“為”“衡”“詘”等易考文言詞語。(重點)
熟讀課文,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理解課文內容。 (重點)
抓住文體特點,把握說明對象特點和說明順序;品味本文語言簡潔、準確、生動的特點。(難點)
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工藝美術方面的卓越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
作品簡介
魏學洢(約1596—約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興)人,明代散文家。少時才德超眾,工古文,著有《茅檐集》。
深入探究
雕刻家的藝術構思是怎樣通過核舟體現出來的?
蘇軾游赤壁,大部分時間是“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雕刻家利用桃核“修狹”的特點,宜于刻成舟形,把游覽的全過程集中到“舟”上來加以表現,形成“泛舟”的主題。
蘇軾是主角,但也有同游者。雕刻家以自己的想象加上了蘇軾的好友佛印和黃庭堅,并以蘇軾居中,魯直、佛印分居左右,再以“蘇、黃共閱一手卷”表現二人的閑適心情,以佛印的灑脫神態作為襯托,又將三人置于船頭的顯著位置,突出了畫面主體。
游覽的地點是在赤鼻磯,雕刻家巧妙地借助蘇軾《赤壁賦》和《后赤壁賦》中的文句“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分別刻在船艙左右的小窗上,通過觀賞者的想象來表現實在圖景。
為了給觀賞者造成一個江上泛舟的實感,雕刻者精心設計了“舟尾橫臥一楫”的細節,又有舟子二人分居左右,與“泛舟”的意境暗合。
佛印“矯首昂視”,使人感到他在望著天空和兩岸的山色,舟子“若嘯呼狀”,使人感到江上確實有“清風”徐徐吹來,把“核舟”以外的藝術空間展示了出來。
主旨歸納
本文通過對王叔遠所刻核舟“大蘇泛赤壁”的細致描繪,表現了雕刻者構思的巧妙,贊美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藝,顯示了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
... ... ...
關鍵詞:核舟記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