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核舟記》PPT教學課件(第1課時),共34頁。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借助注釋理解基本內容。
2.抓住文體特點,把握說明對象特點和寫作順序。
3.體會本文語言特色、培養學生文化意識,以及對我國古代工藝卓著成就的認知和自信。
一棵不起眼的樹根經三撥兩弄可以變成一只活靈活現、凌空欲飛的雄鷹,這是根雕;一塊似可廢棄的石頭經三琢兩磨也可忽然化為山水木石、鳥魚蟲草,或可成為萬里長城的縮影,這是玉雕;此外,還有牙雕、竹雕等,無不展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民間藝人精湛絕倫的手工雕刻技藝。
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的明末作者魏學洢的《核舟記》,看看一枚小小的桃核上究竟能囊括哪些人物、故事。
作者介紹
魏學洢(約1596一約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省嘉興市)人。其父魏大中在明熹宗時做“給事中”官,因上流指責權奸魏忠賢結黨樹威,被逮捕下獄。魏學洢盡力營救其父,未成。其父被害死在獄中,學洢痛父冤枉,晨夕號泣,自己又受到閹黨迫害威逼,不久悲憤而死,年僅30歲。他一生未擔任官職,生前好學善文,撰有《茅檐集》。
通讀課文,理清層次結構
本文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形式
第一部分(1):概括介紹王叔遠精湛的雕刻技藝,點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題及其來歷。
第二部分(2-5):詳細說明核舟的大小、結構、舟上的人物和題名。
第一層(2-4):具體介紹核舟的正面,這是顯示雕刻家巧妙構思和精湛技藝的主要部分。
第二層(5):介紹核舟的背面,寫王叔遠的題名和篆章。
第三部分(6):總計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數目,贊嘆雕刻家的技藝。
課堂小結
本文篇幅雖短,卻細致入微地介紹了一件令我們嘆為觀止的核舟藝術品,這得益于作者具體的描繪、生動的說明以及合理安排的說明順序。這無疑給我們以很多啟示。
......
關鍵詞:核舟記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