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桃花源記》PPT教學課件(第1課時),共31頁。
《桃花源記》以沖淡凝練、虛實相生、亦真亦幻、回環曲折的筆墨,描繪出一幅自由安樂、恬靜自然、美好幸福的人間生活圖景。這幅圖景給予后世文學以極大的營養與影響。“世外桃源”一語,更是成為膾炙人口的成語,至今依然彰顯著蓬勃的生命力;在我國的文化發展過程中,也一直承載著國人對遠離都市喧囂的清靜自然生活的美好向往與內心追求。學習這樣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一定要充分品味作品的語言。品味語言,一方面要反復誦讀;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抓住富有表現力并彰顯內在情韻的語句,仔細揣摩,深入體味,感受文章的內在意蘊。
學習目標
1.在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結合時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情感。
3.品味作品簡潔凝練、意蘊豐富的語言。
4.厘清文章敘事線索,感受文章意味深長、引人入勝的寫法。
作者介紹
陶淵明(約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詩人,自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潯陽(今江西九江)人。他開創了文人詩歌創作的新領域——田園詩,故被稱為“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代表作有《飲酒》《歸園田居》《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等。本文文體為“記”,這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筑,故又稱“雜記”。“記”大多以記敘(表達方式)為主,兼有議論、抒情。
本文是陶淵明《桃花源詩》前的一篇小記。寫作年代大約是421年,當時陶淵明已經歸隱田園16年了。元熙二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用殺害晉恭帝。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從儒家觀念出發,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也不愿干預這種現狀,只好借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與美好情趣。
厘清文章層次
第一部分(1):寫漁人偶然發現桃花林的經過。
第二部分(2、3):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做客及辭去的過程。
第三部分(4、5):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訪桃源未果的情形。
課堂小結
在這一課,我們初識了桃花源,積累了重點實詞和虛詞的用法,掌握了一些特殊的文言現象,厘清了文章的線索和層次。大家需要課下繼續誦讀并積累詞義,達到熟練背誦的程度。
......
關鍵詞:桃花源記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