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PPT課件
1.老子及其主張
老子簡介
生活時代:春秋末期
所屬學派:道家(創始人)
代 表 作:《老子》也稱《道德經》
思想精髓:提出了樸素的辯證法,主張遵循自然規律,提倡“無為”而治。
概念理解
樸素的辨證法:一切事物都有正反兩面的對立,雙方相互依存,相反相成(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而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 ... ...
道家
(1)提出天地“自然無為”,否認天有意志、能作威作福。
(2)認為一切事物都包含有和無、高和下、生和死等對立面,矛盾的雙方能相互轉化。(辯證思想)
(3)主張順應自然,倡導“無為”治國,反對統治者好大喜功。
... ... ...
2.孔子及其學說
變化急劇而深刻的春秋戰國時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他們當中,影響最大的是孔子。在國內,各地都有為紀念孔子而修建的文廟。在國外,美英等國的眾多學者公認孔子是世界偉大的思想家之一?鬃釉谥袊褪澜缢枷胛幕飞系牡匚挥纱丝梢娨话。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必須了解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昌平陬邑(zōu yì,今山東曲阜[qū fù]市東南)人。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多人,賢弟子七十二人,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14年。創立了儒家學派,提出“仁”的學說。
... ... ...
【知識窗】
“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仁”是指個人的人格和人際關系,它強調人際關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對方的人格?鬃诱f:“仁者愛人”。他要求統治者實行“仁政德治”,父子兄弟要孝悌,人與人要講誠信……
... ... ...
3.百家爭鳴
戰國時期,社會正經歷著深刻變化。面對社會變化,不同的學者各自著書立說,聚眾講學,闡述自己的主張,傳播自己的觀點。這一時期,出現了大批的思想家,形成眾多學派,號稱“諸子百家”。各學派之間激烈辯論,彼此影響,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墨子,墨家創始人。提出“兼愛”、“非攻”,主張愛一切人、視人如己。主張推舉賢能的人治理國家。提高節約,批判奢侈浪費。
《墨子》是研究墨翟思想的最重要資料,現存53篇,大部分是弟子或再傳弟子對墨翟言論的記述。
... ... ...
課堂訓練
1.《論語》是大思想家孔子的語錄,宋代宰相趙普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鬃铀枷氲暮诵闹鲝埵牵 )
A.“仁” B.“因材施教”
C.“為政以德” D.“有教無類”
2.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榮的時代,思想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活躍局面。其中強調用“刑罰”加強統治的學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很多成語的來歷都與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有關,請任舉兩個并略加說明。
因材施教……孔子
拔苗助長……孟子·公孫丑上
守株待兔……韓非子·五蠹[dù]
關鍵詞: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教學課件,百家爭鳴教學課件,岳麓版七年級上冊歷史PPT課件下載,七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PPT課件下載,百家爭鳴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