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PPT課件3
學習目標
識記:三國同盟,三國協約,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
分析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一戰的性質。
認識:熱愛和平、遠離戰爭是一種進步的現代意識,應為避免戰爭貢獻自己的智慧。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
各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迅速發展
生產領域出現了壟斷和壟斷組織
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帝國主義)過渡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德、英、法、日、俄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 ... ...
二、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
一位美國歷史學家談到一戰前的歐洲形勢時說:
歐洲變成一只“火藥桶”,只等一;鹦菍⑺。
巴爾干半島素有歐洲“火藥桶”之稱。
1、地理位置:巴爾干半島位于歐洲東南部,地處歐、亞、非三洲的交會處,控制著黑海和地中海的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歐洲列強爭奪的焦點。
2、民族關系、宗教信仰復雜:歷史上阿拉伯人、羅馬人、土耳其人都曾征服過那里,形成了多民族、多宗教、多種族雜居的現象,矛盾重重。
3、大國爭奪:19世紀以后,列強插手、兩大軍事集團的爭奪,使巴爾干半島小規模戰爭不斷,成為歐洲的火藥桶。
... ... ...
討論
如何評價普林西普的刺殺行為?
目的是為了挽救民族危機,其愛國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他采取的刺殺行為屬于恐怖主義行為,不是被壓迫民族解放斗爭的正義行為。其后果是點燃了世界范圍的戰火,造成人類社會的災難。
一戰爆發后,意大利加入協約國對德奧作戰,這一現象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 協約國進行的戰爭具有一定的正義性。 B 列強之間的關系以自身利益為轉移。
C 意大利要幫助塞爾維亞實現民族獨立。 D 意大利的背信棄義導致了三國同盟的分裂。
... ... ...
戰爭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客觀上對
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哪些推動作用?
(1)引發了十月革命等一系列無產階級革命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2)推動上戰后的民族解放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3)改變了資本主義列強的戰略格局。德、奧、俄被摧垮,英、法等國遭到削弱,美、日迅速崛起。
(4)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世界整體化進程。
... ... ...
練一練
1、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 )
A 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B 反法西斯戰爭
C 資產階級革命 D 民族解放戰爭
2、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這一結論的主要依據是( )
A 交戰雙方主要是帝國主義國家
B 戰爭根本原因是英德矛盾激化
C 主要交戰國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 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要壓倒老牌資本主義國家
3、一戰同盟國失敗的原因不包括( )
A 同盟國始終處于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 B 美國參戰增加了協約國的實力
C 意大利退出同盟國,參加協約國方面作戰 D 協約國進行的戰爭是正義的
... ... ...
提示
中國發生的重要事件:日本出兵山東,搶占膠濟鐵路和青島,并提出企圖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段祺瑞政府對德宣戰;新文化運動興起。
分析與評價:中國政府對德宣戰,是在日本的操縱下為滿足日本借世界大戰加緊侵略中國的需要被動卷入大戰,對主權不獨立的中國沒有實質的意義;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大旗,俄國十月革命后宣傳馬克思主義,促使中國民眾迅速覺醒。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終于導致了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中國的歷史從此翻開新的一頁。
感悟
當今世界,雖然和平與發展是主流是大方向,但天下并不太平?植乐髁x、霸權主義、種族歧視與仇殺、中東問題、邊界沖突、宗教分歧、民族矛盾……凡此種種,讓我們深感和平是多么地美好,又是多么地遙遠。制止戰爭、維護和平是我們的期待、也是我們的責任。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科技發展、社會進步是我們努力追求的愿景,也是我們維護和平的根本保證。當國富民強之夢成為現實,即使戰爭不可避免,我們在伸張正義、維護和平的道路上一定能有所作為。
關鍵詞:第一次世界大戰教學課件,中華書局版九年級上冊歷史PPT課件下載,九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第一次世界大戰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