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第一次世界大戰》PPT教學課件下載,共40頁。
學習目標
1. 了解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這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原因
2.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和戰爭的大概過程
3. 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新課引入
1.這三幅圖反映了什么問題?
19世紀中期,美國、德國迅猛發展,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如英國、法國守舊嚴重,導致經濟發展緩慢。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德國工業迅速發展,急需原材料、市場和投資場所。
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已經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世界已經被其基本瓜分完畢。
2.根據圖表我們可以看到什么現象?這一現象反映了什么問題?
德國、美國工業產值超過英國、法國、俄國,但是殖民地面積卻遠遠少于美國、俄國和法國。
帝國主義國家間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
新知學習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1.形成的根本原因
經濟上: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迅猛發展
政治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的資本主義(帝國主義)過渡
——對內控制本國的政治經濟生活
——對外積極進行殖民擴張
結論: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后起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必然會激化。
2. 影響: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沖突不斷。
普法戰爭
1870—1871年普魯士(德國)和法國因長期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結果普魯士(德國)獲勝,并統一德意志。法國割讓阿爾薩斯與洛林;賠款五十億法郎。法國失去了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
巴爾干問題
巴爾干半島是歐洲的東南門戶。巴爾干及地中海地區有豐富的煤、鐵、石油、棉花等資源,是帝國主義競相掠取的戰略物資。這里多民族聚居,語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各不相同,經常發生糾紛。特別是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干涉,成了列強爭奪的焦點。
3. 兩大集團的性質
帝國主義軍事集團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1. 薩拉熱窩事件
薩拉熱窩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對塞爾維亞來說是維護民族獨立的愛國主義行為;
對人類歷史和社會來講, 是帶有恐怖行為的色彩,是一種民族復仇行動,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我們應該堅決反對和制止恐怖活動的發生。
2. 爆發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標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和結果
1. 進程: 戰爭主要在歐洲戰場上進行。在歐洲戰場形成了東線、西線和南線三條戰線。后來,戰爭逐漸擴大到非洲、亞洲等地。
(1)戰爭的第一階段——1914年
(2)戰爭的第二階段——1915年-1916年
轉折點:凡爾登戰役(1916年2月21日 — 12月19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凡爾登戰役,被稱為“絞肉機"“地獄"“屠場”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
索姆河戰役(1916年6月24日—11月18日)
雙方傷亡共計130萬人,是一戰中最慘烈的陣地戰,也 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實戰中。英國采用的是“馬克I型坦克“。因其殘酷性被稱之為“索姆河地獄”。
(3)戰爭的第三階段——1917年—1918年
美國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
利用戰爭之機,大發戰爭橫財
美國參加一戰的根本原因是為了有資格參與戰后瓜分世界,劃分勢力范圍,獲取殖民地,謀求構建新的世界格局,爭奪世界霸主地位。
中國參戰——中國也加入協約國方面作戰
俄國爆發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7年, 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
1918年3月3日,列寧與德國簽署《布列斯特條約》,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2.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
1918年11月,德國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結束。
3.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
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
4.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分贓不平衡的帝國主義戰爭,給全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的災難。
一戰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世界優勢地位。國際格局發生了改變。
美國參戰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是這兩個大國開始崛起的重要標志。
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
思考:一戰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① 我們要牢記歷史教訓:和平來之不易,世界大戰的悲劇不能重演。
② 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恐怖主義。
③ 要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④ 加強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⑤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趨利避害。
... ... ...
關鍵詞:第一次世界大戰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