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赤壁賦》《*登泰山記》PPT教學課件,共132頁。
課程目標
1.把握《赤壁賦》主客問答這一手法在表達思想感情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復雜感情。
2.學習《登泰山記》烘托手法以及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的運用,品味簡練的語言特色。
作者簡介
曠達的文豪——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開創“尚意”書風,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著有《東坡集》《東坡樂府》。
中國古文第一人——姚鼐
姚鼐(1732—1815),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世稱“惜抱先生”“姚惜抱”,安慶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著名散文家,與方苞、劉大櫆并稱為“桐城派三祖”。姚鼐一生勤于文章,詩文雙絕,書藝亦佳。著有《惜抱軒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惜抱軒詩集》10卷、《筆記》10卷、《尺牘》10卷、《九經說》19卷、《三傳補注》3卷、《五七言今體詩鈔》18卷,輯成《古文辭類纂》75卷。
寫作背景
《赤壁賦》:熙寧九年(1076年)十月,王安石變法受挫,耿直敢言的蘇軾成了官僚們的政治犧牲品。元豐二年(1079年),李定、舒亶、何正臣三人摘出他一些諷刺新法的詩句,加以彈劾,造成有名的“烏臺詩案”。蘇軾因此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黃州團練副使是一個虛職,蘇軾心里十分苦悶。黃州,即今天的湖北黃岡,其西北的長江邊上有一處風景勝地,那兒矗立著一座紅褐色的山崖,因為形狀有些像鼻子,人們稱它為“赤鼻磯”;又因為山崖陡峭如一面墻壁,所以也被稱為“赤壁”。
蘇軾經常來赤鼻磯游覽眺望,泛舟夜游。江城的一切風物,都給政治失意的蘇軾帶來莫大的安慰。被貶黃州期間,蘇軾創作了三篇千古杰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和《后赤壁賦》。
《登泰山記》:姚鼐參加纂修的《四庫全書》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告成,以御史記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養親為名,告歸田里,道經泰安,與摯友泰安知府朱孝純(字子穎)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頂,第二天即除夕(當年十二月小)五更時分至日觀峰的日觀亭后,觀賞日出,寫下了這篇游記。
主旨探微
文章通過作者泛游赤壁的所見所聞,以及主客之間的相互辯駁,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曠達到陷于苦悶,又由苦悶到解脫的思想過程,表現了作者在“烏臺詩案”中遭到巨大的挫折后,雖身處逆境,卻仍然熱愛生活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 ... ...
關鍵詞:赤壁賦PPT課件免費下載,登泰山記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