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赤壁賦》PPT優秀課件,共63頁。
素養目標
1. 了解蘇軾被貶黃州的有關背景和“賦”的文體特點。
2. 把握主客問答這一手法在表達思想感情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復雜感情。
3. 理解作者借清風、明月闡發的“變與不變”的哲理,學習課文景、情、理交融的寫法。
作者簡介
蘇軾(1037— 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蘇軾少負才名,博通經史。宋嘉祐二年(1057)中進士,曾任翰林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貶官放逐。在宋神宗時曾受重用,然因新舊黨爭,屢遭貶抑;又因作詩諷刺新法,被人構陷入獄。出獄后幾經起落,一直被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州),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歸。
蘇軾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他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兩人并稱“蘇辛”。
寫作背景
王安石變法受挫,一些投機新法的分子,結黨營私、傾軋報復,耿直敢言的蘇軾成了官僚們政治傾軋的犧牲品。蘇軾于元豐二年(1079)到達湖州,七月底遭到逮捕,罪證是他的一些詩文。這些詩文中流露出一些牢騷,表達了蘇軾對新法的不同意見,也針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無非是“緣詩人之義,托事以諷”,這些卻成了他遭受彈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誣蔑他“指斥乘輿”“包藏禍心”,將他投入大獄,訊問他誹謗朝廷的罪行,釀成北宋有名的“烏臺詩案”。(“烏臺”指御史臺,是行政監察機關。漢代時御史臺內柏樹上有很多烏鴉,所以人稱御史臺為“烏臺”。)
蘇軾在獄中受盡詬辱折磨,幸得親友營救,這年年底,結案出獄,被貶到黃州擔任黃州團練副使。元豐五年(1082),蘇軾先后兩次游覽了黃州附近的赤壁,寫下兩篇《赤壁賦》,課文為《前赤壁賦》。
蘇軾于元豐三年(1080)到達黃州,生計困難,在友人的幫助下,他開辟了幾十畝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取號“東坡居士”。蘇軾在黃州時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對受到這樣殘酷的打擊感到憤懣、痛苦;另一方面,他時時想從佛、老思想中求得解脫。同時,他在躬耕農事和與田父野老的交往中,又感到了溫暖。
主題歸納
文章通過泛游赤壁的所見所聞,以及主客之間的問答,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曠達到陷于苦悶,又由苦悶到解脫的思想過程,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隱憂,同時表達了他曠達的人生態度。
... ... ...
關鍵詞:赤壁賦PPT課件免費下載,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