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二《促織》PPT教學課件,共40頁。
素養目標
1. 了解小說的創作背景;掌握文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句式等文言知識點。
2. 理清小說的情節,把握人物的情感變化,體會人物的性格和生存狀況。
3. 透過“求神問卜”和“魂化促織”的情節,把握作品的現實主題,進而體會這一幻想與現實交融的寫作手法的藝術效果。
4. 抓住一些情節品味本文精練而生動的語言。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 — 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淄川(今屬山東淄博)人。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家庭。成年時,家境衰落,生活貧困。自小醉心科舉。十九歲初應童子試,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后屢試不第,七十一歲才援例為歲貢生。他一生窮困潦倒,長期以教書自給。
坎坷的遭遇使他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又使他對廣大底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和體會。他以畢生精力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聊齋志異》是“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為蒲松齡故居題聯,贊蒲松齡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寫作背景
這篇小說的寫作背景設置在明朝宣德年間。“宣德治世,宣宗令主……顧以草蟲纖物殃民至此耶?惜哉!抑(或者)傳聞異辭耶?”這是跟作者同時代的詩壇宗師王漁洋寫在《聊齋志異》手稿本上的一條評語。王漁洋為什么要強調宣德年間是“治世(太平盛世)”,宣宗是“令主”,即“明君”呢?顯然他的用意是要提醒讀者讀《促織》時要聯系現實社會?滴跄觊g正是清朝的“盛世”,康熙被視為“英主”,可當時的統治集團和康熙本人同樣追求“聲色犬馬”,酷愛“斗雞戲蟲”,至今傳下來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間的制作最為精良?梢娮髡叩膭撟饕鈭D,實際上是在借講前朝“令主”當政的“治世”的事,來揭露當時“英主”當政的“盛世”的黑暗現實。“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當是目有所睹;“天子偶用一物”更是特有所指,不是泛泛而論。這正反映了蒲松齡思想的深刻之處,“治世”“盛世”尚且如此,那“庸主”當政的“衰世”就不言自明了。
主題歸納
小說通過敘寫皇室盛行斗蟋蟀的游戲,官府逼迫成名交納蟋蟀,使得成名傾家蕩產,幾欲尋死,后又意外得志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窮奢極欲、紙醉金迷的生活帶給老百姓的苦難,寄托了作者對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群眾的深切同情。
... ... ...
關鍵詞:促織PPT課件免費下載,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