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荷塘月色》PPT教學課件下載,共48頁。
素養目標
1. 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把握作者描寫的景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
2. 品味并鑒賞文中的語言,揣摩重要語句的意義、修辭效果;學習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3. 抓住文中景物的特點,分析景與情的關系,根據景物描寫來揣摩作者借此表達的思想情感。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F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上大學時,朱自清開始創作新詩,1923 年發表的長詩《毀滅》震動了當時的詩壇。1924 年出版詩和散文集《蹤跡》。1925 年,朱自清任清華大學教授,創作方面轉為以散文為主,同時開始研究古典文學。1928 年出版散文集《背影》,以平淡樸素而又清新秀麗的優美文筆獨樹一幟。1931 年,朱自清留學英國, 后又漫游歐洲五國,1934年,出版《歐游雜記》。
朱自清散文的風格:① 善于融情入景,如《荷塘月色》;② 信手拈來古詩詞,使詩詞的意境與散文的意境融為一體,如《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③ 善用擬人手法,把“靜”的景物寫活,如《春》;④ 善用疊詞,使語言具有韻律美,如《荷塘月色》;⑤ 大多篇幅短小,于平實中見匠心,如《背影》。
寫作背景
1927 年4 月12 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直至1949 年敗退臺灣期間,國民黨政府對共產黨以及其他政治異見人士進行迫害,這一時期也稱“白色恐怖”。
本文寫于1927 年7 月,當時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中國大地,國家處于一片黑暗之中。此前,朱自清作為“大時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吶喊和斗爭。但四一二政變后,新文化運動統一戰線發生分化,仍堅守文化批判陣地的知識分子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苦悶與彷徨,于是紛紛從斗爭的“十字街頭”鉆進古典文學的“象牙之塔”。作為一位愛國的民主主義者,朱自清面對殘酷黑暗的社會現實,既無法投筆從戎進行革命,又無法平息內心的不滿與憎惡,心中充滿了抑郁與掙扎。懷著孤獨苦悶的心情,他寫下了《荷塘月色》,文中流露出想尋找安寧而不可得、幻想超脫現實終無法超然的復雜心情。
主題歸納
本文以夜游荷塘的行蹤為明線,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暗線,用細膩而真實的筆觸,描寫夜游荷塘的所見,繪制出一幅醉人的月下美景圖,委婉含蓄地表達出“淡淡的哀愁”與“淡淡的喜悅”相交織的心理體驗,展現了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雖不滿現實卻又無法改變現實的無奈與苦悶的心路歷程,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 ... ...
關鍵詞:荷塘月色PPT課件免費下載,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