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故都的秋》PPT教學課件下載,共38頁。
素養目標
1. 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寫和寫景手法,如情景交融、以景顯情等,深入體會故都的秋的特點。
2. 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和優美、精警的語句所蘊含的深厚意味。
3. 結合作者思想、創作風格及時代背景,探究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
作者簡介
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小說家、散文家。早年留學日本,曾廣泛涉獵外國文學,深受近代歐洲、日本各種社會思潮和文藝作品的熏陶;貒髲氖挛膶W創作活動,與郭沫若、成仿吾等發起組織了創造社,并曾在北京大學、武昌大學、中山大學等校任教。1930 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8 年,赴武漢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因在南洋從事抗日活動,1945 年9月17日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于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1952 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郁達夫在思想上屬于激進民主主義,但在氣質上未擺脫傳統士大夫那種“放浪形骸”的處世態度,從生活到創作都充滿矛盾。藝術上,他主張“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要表現自我的真感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創作風格,即強烈的抒情色彩、露骨的坦率和大膽的自我暴露、憂郁傷感的格調。
郁達夫一生著述宏富,尤以小說和散文著稱。代表作有短篇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 薄奠》《 遲桂花》 等,中篇小說《出奔》等,短篇小說集《沉淪》等。
寫作背景
《故都的秋》是郁達夫寫于1934年8月的一篇散文。1934年7月,郁達夫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達夫 日記》載:“1934年8月16日,(今日七夕)星期四陰今天是雙星節,但天上布滿了灰云,起而上廁所,從槐樹陰中看見了半角云天,竟悠悠然感到了秋意,確是北平的新秋。接《人間世》社快信,王佘杞來信,都系為催稿的事情,王并且還約定明日來坐索。”“1934年8月17日(七月初八)星期五 晨起,為王佘杞寫了兩千個字,題名:‘故 都的秋’。”可見這篇是應編輯索稿而作,當時到北平雖只有短短四天,但郁達夫把北平的秋味和人生的況味都融入其中,細膩而深沉。
主題歸納
全文緊扣故都之秋“清”“靜”“悲涼”的特點,描繪了“庭院秋景”“ 秋槐落蕊”“ 秋蟬殘聲”“ 秋雨話涼”“ 秋果(棗)奇景”五種景況,通過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方法,將客觀景物(故都的秋)與作者的主觀色彩(個人心情)完美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既贊美了故都的自然風物,字里行間也抒發了作者對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戀之情,流露出他顛沛流離、飽嘗人間愁苦的憂郁、孤獨心情。
... ... ...
關鍵詞:故都的秋PPT課件免費下載,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