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探界者”鐘揚》PPT
第一部分內容: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
一、識作者
著名記者——沈英甲
沈英甲(1948—)筆名佳英、英佳,吉林輝南人。1983年畢業于北京廣播電視大學機械系。1968年應征入伍,歷任空軍部隊無線電員,《世界知識》雜志編輯,《科技日報》機動記者、主任記者,科技日報社副刊部主編,機動記者部主任。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二、知背景
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公布的一份報告稱,世界上36個國家和地區由于內戰或氣候惡劣等原因,面臨嚴重糧食短缺困境。在發展中國家,有1/5的人無法獲得足夠的糧食,全世界每年有600萬學齡前兒童因饑餓而夭折。在解決糧食緊缺問題的過程中,科技進步無疑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我國率先培育成功的增產20%的超級水稻必將造福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和尊敬。
2001年2月19日,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為袁隆平院士頒發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①本文就是在袁隆平獲獎后,沈英甲寫的一篇關于袁隆平先進事跡的人物報道。
[伴讀] ①留取三尺臥榻,夢成萬千稻香。這就是一個耄耋老人執著稻田的故事。埋頭苦干,他把一生浸在稻田里;宅心仁厚,他把蒼生裝在了心頭上!
三、明文體
人物通訊
人物通訊是以寫人物的思想和事跡為主的通訊。一般有一個或幾個中心人物。如果是報道群體形象的,也往往突出幾個比較典型的人物。人物通訊有系統報道某個人物先進事跡的長篇通訊,也有表現人物片斷事跡的人物素描、人物特寫、通訊小故事。
寫好人物通訊的關鍵是抓住人物的特點,揭示出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懷和思想境界。要求寫作中既見事,又見人,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常見的寫法有:①通過矛盾沖突表現人物的思想境界,②通過人物的行動、對話等表現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③通過細節描寫、心理刻畫等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四、拓知識
1.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居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評估機構的一份報告稱,作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價為1 000億元。對此,他說:“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只要田里有稻子,從播種到收獲,每天都要下田,這是我的本職工作,也是我的追求。用財富衡量科學家價值太低級,太庸俗。”
一介農夫,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一粒種子,改變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物質和精神雙重富有的心靈富豪。②
[伴讀] ②袁隆平買了兩部華為手機,摸了一下豪車,擁有一套別墅。有人就在網絡咒罵。
遲暮英雄被辱罵詛咒,流量明星拿著高價片酬,捫心自問一下,我們真的問心無愧嗎?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鼠雀之輩,口舌之行。
2.感動中國頒獎辭——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五、理基礎
1.記字音
①田埂( ) ②淤泥( ) ③秈稻( )
④分蘗( ) ⑤貶斥( ) ⑥花蕊( )
⑦稻菽( ) ⑧一蔸( ) ⑨饑饉( )
⑩掖( )
... ... ...
第二部分內容:*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
一、知背景
張秉貴(1918—1987),原北京市百貨大樓糖果柜臺售貨員, 張秉貴用自己心中的“一團火”,溫暖著每一個顧客的心;他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有燕京八景,張秉貴售貨被稱為“燕京第九景”③。1957年,張秉貴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范。1978年,他被北京市授予特級售貨員稱號。1979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2009年,張秉貴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本文是《北京日報》記者在1977年采訪張秉貴同志后寫的通訊。
[伴讀] ③張秉貴在平凡而光榮的崗位上,將旁人眼中簡單的售貨升華成為一門服務的藝術。
二、理基礎
1.記字音
2.識字形
3.辨詞義
(1)傳頌·傳誦
[辨詞] “傳頌”側重“頌”,傳播頌揚。“傳誦”側重“誦”,指輾轉傳播誦讀。
[選詞] ①這些經典文章都被廣泛地______。
②人們______著這個感人的英雄事跡。
(2)質問·質疑
[辨詞] “質問”指詰問、責問。“質疑”指提出疑問,即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
[選詞] ①韓愈敢于______、敢于創新的精神是他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
②面對父母的_______,他語無倫次地不知如何解釋。
4.積成語
[語境呈現]
①一到星期天,農貿市場上便熙熙攘攘,買賣十分興隆。
②要想自己成為幸福的人,就應當對別人關懷備至,體貼入微,赤誠相見。
③志愿者的使命感驅使他們不約而同地遵守嚴格服務守則,絕不茍且。
④觀眾們全神貫注地觀看魔術師的精彩表演。
⑤解放軍醫療隊的隊員和顏悅色地接待前來就診的病人。
⑥大會堂里座無虛席,燈火輝煌,始終充滿著喜慶的氣氛。
... ... ...
第三部分內容:*“探界者”鐘揚
一、知背景
2017年9月25日,著名植物學家、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西藏大學教授鐘揚在去內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學院為民族地區干部講課的出差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逝世,年僅53歲。鐘揚不幸離世的消息令學界深感悲痛,許多學者和記者紛紛以各種形式撰文紀念這位良師益友。④本文就是中國青年報記者撰寫的一篇報道。
[伴讀] ④簞食瓢飲,篳路藍縷,十六年如一日,他是將論文寫在山川大地上的科學家,以53年的人生做到了別人100年也做不完的事。
二、拓知識
鐘揚事跡:立心天地厚
鐘揚長期致力于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率領團隊在青藏高原為國家種質庫收集了數千萬顆植物種子;鐘揚援藏16年,足跡遍布西藏最偏遠、最艱苦的地區,長期的高原工作讓他積勞成疾,多次住進醫院,但他都沒有停下工作。多年來,鐘揚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7年9月25日,鐘揚在內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逝世。2018年4月,中宣部授予鐘揚“時代楷模”稱號。
頒獎辭: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達植物生長的最高極限,跋涉十六年,把論文寫滿高原。倒下的時候雙肩包里藏著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熱愛的藏波羅花,不屑于雕梁畫棟,只綻放在高山礫石之間。
... ... ...
第四部分內容:任務群構建與探究
文本構建
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
主旨歸納
這篇人物通訊通過具體事例展現了科學家袁隆平重視實踐、實事求是、敢于向權威宣戰、大膽創新的精神,也表現了他引領“綠色革命”的宏愿,高度評價了這位雜交水稻專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義:不僅使中國率先在世界上實現了“超級稻”目標,而且對解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糧食問題都具有重大意義。
*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
主旨歸納
本文通過敘寫“勞模”張秉貴的日常工作,贊美了他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以“為人民服務”的熱忱,在平凡的售貨員崗位上練就了令人稱奇的“一抓準”“一口清”技藝和“一團火”的服務精神。
*“探界者”鐘揚
主旨歸納
新聞通過回顧鐘揚教授生平的事跡,熱切贊美了鐘揚忠于祖國、奉獻人民、不懈探索追求的“種子”精神。
任務探究
任務探究一 精心選材,以事寫人——賞析新聞的選材
任務導引
比起其他文體,新聞的選材尤為重要,因為新聞必須完全真實,必須用事實說話。用事實說話,就是用具體的材料寫新聞,離開了具體的材料就不成其為新聞了。本課三篇新聞都是選用了具體而真實的材料,凸顯了主人公的精神品質,學習時要注意品讀。
... ... ...
第五部分內容:任務設計
1.《喜看稻菽千重浪》寫了哪幾件事?分別體現了作為一名科學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精神?
答案、2001年春節過后的第二天,袁隆平領獎前仍在稻田里工作。體現了他熱愛并獻身于農業科研事業的精神。②1961年袁隆平發現了“天然雜交稻”的雜種第一代。體現了他勇于實踐、敢于探索的精神。③1964年袁隆平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體現了他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創新的精神。④1992年袁隆平發表文章批判貶斥雜交稻的文章。體現了他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精神。⑤1986年以來,袁隆平提出并實現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思想,為我國糧食大幅度增產作出了突出貢獻。⑥袁隆平正在引導一場新的“綠色革命”,體現了他矢志為中國和世界人民作貢獻的精神。
2.袁隆平在研究雜交水稻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他是怎樣解決的?
答案、倮щy:權威論斷的否定雜交無優勢,有些人的嘲笑——對遺傳學的無知;有些學者認為雜交制種無法應用于生產。②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很多困難,但他并不迷信權威,而是認真分析,勇于創新,大膽試驗,用事實證明了他的培育雜交水稻的理論設想是科學的,是切實可行的。
3.《*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中,選取了張秉貴同志的哪些素材來表現他的“一團火”精神的?
答案 新聞先通過柜臺三件小事寫出了張秉貴同志熱心為民的服務態度;然后回顧了他辛酸的童年經歷和在舊社會的遭遇,點出他熱心態度的原因;再通過顧客對張秉貴的溫暖回饋,反映出社會環境的和諧美好,繼而激勵他更熱情誠摯地為人民服務;最后用讀者對張秉貴精神的贊美和傳揚表現出“一團火”精神在延續。文章選材角度多樣,但都是緊緊圍繞張秉貴的“一團火”精神來選材的。
... ... ...
關鍵詞:部編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PPT課件免費下載,喜看稻菽千重浪PPT下載,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PPT下載,探界者鐘揚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