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多元發展的當代世界PPT課件
考考你
你知道現在有的社會主義共和國有哪些國家嗎?
二戰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情況
蘇聯在二戰前后的斯大林統治時期,國家建設出現了“斯大林模式”,經濟建設通過行政手段實行計劃經濟,致使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社會經濟徘徊不進,人民生活受到極大影響;斯大林晚年出現了嚴重的個人崇拜和個人專權,民主、法治遭到踐踏,成為蘇聯繼續發展的障礙.而二戰后的社會主義陣營以蘇聯為首,無論是政治建設還是經濟建設都模仿蘇聯的模式,經濟狀況不佳,社會并不安定.
斯大林時期蘇聯確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有何弊端?
經濟建設方面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制定計劃,嚴重違背市場規律,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重工業突飛猛進,而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輕工業、農業發展緩慢甚至下降,人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權力機制領域是“斯大林模式”,體制僵化的最嚴重的弊端,反映在斯大林晚年個人崇拜和個人專權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 ... ...
一、赫魯曉夫的改革
1、原因:
(1)蘇聯存在嚴重的經濟問題,經濟發展不平衡,輕重工業比例失調。
(2)“斯大林模式”嚴重束縛了蘇聯經濟的發展。
2、時間:1956——1964年
3、主要內容:
經濟上:提高農業經營投資,但不顧客觀條件,大規模開墾荒地,提倡種植玉米;改革工業管理機制。
政治上: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
外交上:緩和與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卻粗暴干涉社會主義國家內政。
4、特點:P93 應激性、局部性和膚淺性
5、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從根本上改變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 ... ...
二、戈爾巴喬夫改革
1、時間:1986年—1990年
2、主要內容:
3、特點:“民主化”和“公開性”
4、影響:社會混亂,民族矛盾激化,導致蘇聯解體
戈爾巴喬夫改革:
經濟上:根本變革經濟體制
措施不利,阻力很大,成效甚微.
政治上: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修改憲法,取消聯共的法定領導地位,實行總統制和多黨制
出現無政府主義, 社會動蕩、政局不穩,加劇了經濟的惡化,而經濟的惡化又大大的加劇了政局和社會的進一步動蕩,加劇了蘇聯的解體。
5、“八一九”事件
(1)時間:1991年8月19日
(2)目的:阻止蘇聯解體
(3)影響:加速了蘇聯解體。
... ... ...
三、匈牙利改革
1、時間: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
2、過程:20世紀50年代的納吉改革
20世紀60年代的卡達爾改革
1989年改革
1990年匈牙利社會黨失去領導地位
3、結果:沒有突破計劃經濟框架
背景:20世紀50年代,匈牙利試圖擺脫“斯大林模式”對本國的不利影響,但由于政府政策不利,爆發了匈牙利事件。
進程:
1968年在全國推行計劃與市場調節結合的經濟體制改革 .
1989年實行以多黨制為基礎的議會民主及以混合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 .
1990年匈牙利共產黨失去領導地位,社會性質發生變化,改革以失敗告終。
... ... ...
分析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的主要原因
內因:
1、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嚴重阻礙了蘇聯經濟的發展(根本原因)
2、政治體制改革失敗,政治混亂,社會動蕩.
外因: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
斯大林逝世后,蘇聯、東歐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為了突破“斯大林模式”,都進行了改革,但成效不大。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是社會主義歷史上的一次重大挫折。那么,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又給我們留下了哪些啟示呢?
... ... ...
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有哪些啟示?
1、進行改革要符合本國的國情,堅持獨立自主的內外政策;
2、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3、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4、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實行以法治國;
5、加強執政黨建設,維護黨的法定領導地位;等等。
練習:
1、蘇聯解體的時間是在( )
A、1953年 B、1956年
C、1986年 D、1991年
2、在20世紀80年代末,哪個地區的國家出現了大規模社會性質的蛻變( )
A、東亞 B、非洲
C、西歐 D、東歐
關鍵詞:多元發展的當代世界教學課件,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教學課件,華師大版九年級下冊歷史PPT課件下載,九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多元發展的當代世界PPT課件下載,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