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急劇動蕩的現代世界PPT課件
一.法西斯
1.意、德、日意法西斯的建立
①法西斯
法西斯是資本主義社會陷入危機時,為克服危機而產生的一種反動社會思潮和運動。法西斯主義強調對內用獨裁代替民主,對外實行侵略和擴張。意大利法西斯首先在1922年奪得政權。德國納粹法西斯利用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大危機,于1933年1日上臺執政。日本軍部法西斯則不斷擴大對華侵略戰爭中建立起法西斯專政。
“法西斯”一詞源出于意大利語,其意為“束棒”,象征權力的標志。
②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1883年7月29日生于意大利弗利省的多維亞蒂·普雷達皮奧一個鐵匠的家庭,墨索里尼早年信仰社會主義和無神論,并加入了社會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劇烈地改變了墨索里尼,使他在思想上從極左轉向極右,轉向戰爭狂熱并退出了意大利社會黨。1921年,墨索里尼建立了國家法西斯黨。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發動政變,10月30日被意大利國王埃馬努埃萊三世任命為總理。墨索里尼在1925年1月宣布國家法西斯黨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黨,從而建立了意大利法西斯主義獨裁的統治。
③日本法西斯化
日本的法西斯化是在近代天皇的框架下,由軍部逐步實現的,1936年日本軍部確立了對內閣的支配地位,1937年隨著日本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國家體制明顯地向法西斯專政轉化,1940年日本的法西斯體制全面確立。
④希特勒與納粹黨
德國法西斯政黨—納粹黨具有特別強烈的種族主義色彩和侵略性。希特勒是納粹黨的黨魁,他竭力宣傳德意志民族的優越性,利用德國民眾要求改變《凡爾賽和約》對德國束縛的心理,鼓動推翻民主政府,建立崇尚擴張的法西斯專政。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從此開始在德國實施法西斯恐怖統治。在國內,希特勒實行納粹黨一黨獨裁,取消公民的基本權利,推行文化專制主義,迫害被納粹稱為“劣等種族”的猶太人。
... ... ...
2.法西斯軸心形成
在對外政策方面,希特勒毀棄《凡爾賽和約》,積極擴軍備戰,同時又在1936—1937年與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和日本法西斯政權締結《反共產國際協定》,形成了“柏林—羅馬—東京”法西斯軸心。
軸心國形成的前提是法西斯國家對外侵略擴張的共同要求。1936年10月,德、意在柏林簽訂《德意議定書》;1936年11月,德、日在柏林簽訂《德日反共產國際議定書》;意大利加入,形成了柏林—羅馬—東京軸心。
... ... ...
二.《慕尼黑協定》
1.綏靖政策
1938年,納粹德國為了稱霸世界,吞并了奧地利
慕尼黑會議
(1)時間:1938年
(2)參加者:張伯倫、達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
(3)內容: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割讓給德國。
經過慕尼黑會議及其協定,捷克斯洛的利益被英法出賣了。捷克斯洛伐克被出賣,實際上是英法為了自私目的,“陰謀”策劃的結果。它是綏靖政策的集中體現,標志著綏靖政策達到頂峰。此后,凡是這種為了自私目的,出賣它國的行為,都被稱為“慕尼黑陰謀”。
綏靖政策的含義
20世紀30年代,英法美等國竭力保住既得利益,非常害怕戰爭。面對法西斯侵略,它們處處退讓,企圖犧牲弱小國家利益,滿足法西斯國家侵略欲望,求得自身一時太平,并盡可能把法西斯禍水引向蘇聯。這種姑息養奸的做法,統稱為“綏靖政策”。
... ... ...
《慕尼黑協定》的簽訂有何消極影響?
1.暴露了英、法的軟弱,助長了希特勒的侵略氣焰。
2.希特勒占領捷克后,增強了軍事和經濟力量,在戰略上處于更有利的地位,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
... ... ...
三、大戰爆發
1.德國入侵波蘭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軍隊突然入侵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閃擊戰”
德國進攻波蘭使用閃電戰術,運用機械化部隊,集中優勢兵力,分五路高速度地實施鉗型突擊,迅速地分割包圍波軍,不到一個月就攻陷華沙。德軍如此迅速地取得軍事上的成功,以至人們將其戰術稱為“閃電戰”。
觀察圖片,思考:希特勒為什么要到華沙去撿閱軍隊?從插圖中你可以獲得哪些歷史信息?
一是德軍裝備精良,運用機械化部隊武裝,整肅有序,服從指揮
二是德軍運用閃電戰術,速戰速決,取得勝利
三是波蘭滅亡是英,法綏靖政策的惡果;
四是希特勒的侵略愿望遠遠沒有得到滿足,戰爭將進一步深入和擴大。
... ... ...
綜合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多種因素,請同學們說說二戰爆發的原因。
1.二戰的爆發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矛盾發展的結果!斗矤栙惡图s》對德國懲罰性的規定,使戰后德國民族主義、復仇主義情緒蔓延,成為法西斯勢力興起的土壤;意大利和日本不滿既得利益,伺機重新瓜分世界;美、日之間的矛盾不斷發展;同時并存的還有兩種不同制度之間的矛盾。
2.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對二戰起了催化劑的作用。經濟危機引起政治危機,德、日建立法西斯專政,形成了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
3.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壟斷資本對于利潤的追求導致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競爭,隨著各國實力對比的變化,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日益激烈。
4.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局部戰爭逐步演變而成的。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日益激烈。
5.二戰前英、法等國推行的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擴張,加速了二戰的爆發
6.對法西斯主義擴張和侵略的殘暴認識不足,導致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未能及時聯合起來,制止戰爭。
... ... ...
2.敦刻爾克大撤退
德軍動用36個師在西線發起進攻,迅速打敗荷、比、盧。同時包圍了英法聯軍主力,英、法軍隊奮勇突圍,通過敦刻爾克港口向英國撤出了34萬人保存了有生力量。
二戰初期英、法軍隊從法國向英國的一次大撤退。1940年5月,德國占領荷蘭和比利時,侵入法國,擊敗英、法軍隊。英國遠征軍和部分法、比、荷軍潰退至法國北部敦刻爾克地區,面臨被殲滅的危險。5月26日至6月4日陸續向英國撤退,由860余艘艦船運載33萬余人通過多佛爾海峽抵達英國。
英國取得不列顛空戰勝利的原因。
1.英國軍民同仇敵愾,英勇奮戰,保衛國家。
2.英國空軍在本土作戰,熟悉環境,以逸待勞,便于補給。
3.英國飛機被擊落時飛行員跳傘可獲救。
4.英國已經發明了雷達探測,便于偵探敵機行蹤。
... ... ...
莫斯科保衛戰勝利的意義。
1.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是蘇聯人民團結一心,頑強抵抗的結果。
2.面對法西斯主義的擴張和侵略只有堅決抵抗、給予嚴厲打擊才能有效遏制其擴張勢頭和侵略氣焰。
3.勝利宣告了德國閃電戰術的失敗,法西斯德國的侵略勢頭遭到打出。
4.東西兩線的作戰的局面使德國處于不利地位。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的原因:
希特勒加緊侵略歐洲時,鑒于蘇聯的強大,不敢冒東、西兩線作戰之險,欲尋求和蘇聯妥協,提議簽訂蘇德友好條約。為了自已國家的安全,蘇聯方面重新調整了外交政策,開始緩和同德國的關系,同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樣,德國在發動大戰前爭取了蘇聯的中立,避免了兩線作戰之憂,贏得了備戰的時間,但是,客觀上也推動了希特勒發動更大規模的侵略戰爭。
... ... ...
關鍵詞:急劇動蕩的現代世界教學課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教學課件,華師大版九年級下冊歷史PPT課件下載,九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急劇動蕩的現代世界PPT課件下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