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五首》PPT課件4
白居易
(公元772年-846年),
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南)
白居易的詩歌以通俗淺顯著稱,據說能夠流傳于老太太、兵士、僧徒口中,F存白詩近三千首,數量當推為唐代詩人之冠。
作品集《白氏長慶集》。
《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有感于當地人民勞動艱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作品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于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
這首詩作于唐憲宗元和二年(807),詩人三十六歲。
... ... ...
讀詩明鑒:
1、這首詩重點描寫了哪兩幅畫面?哪一幅畫面更傾注了詩人情感?
2、這首詩采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請舉例說明。
3、從“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中我們可以看出什么?
描寫方法
景物描寫: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語言描寫: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心理描寫: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 ... ...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第一層四句,交代時間及其環境氣氛。“農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說的事情就發生“人倍忙”的五月。這兩句總領全篇,而且一開頭就流露出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一派豐收景象,大畫面是讓人喜悅的?墒钦l又能想到在這豐收景象下農民的悲哀呢?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第二層八句,前四句通過具體的一戶人家來展現這“人倍忙”的割麥情景。婆婆、兒媳婦擔著飯籃子,小孫兒提著水壺,他們是去給地里干活兒的男人們送飯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務,而后做飯;小孫子跟著奶奶、媽媽送飯時一齊到地里。她們是要在飯后和男人們一道干下去的。你看這一家忙不忙呢?
... ... ...
總結:
在這首敘事詩中,詩人以自己的親眼所見,描寫了農民冒著暑熱辛勤割麥的情景,并借婦人的訴說,反映了當時租稅剝削的慘重和農民生活的困苦。并對自己“不事農桑”而“吏祿三百石”深感慚愧,表達了他對農民的同情。
討論兩個問題:
一、以小見大、構思巧妙:
1.題詠歷史重大題材,卻從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銹跡斑斑的“折戟”寫起。
2.以兩個美女象征國家的命運。
二、杜牧的這首懷古詠史詩借題發揮,表現自己的政治感慨與識見。
借慨嘆周瑜因有東風之便取得成功,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
... ... ...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極好地寫出了當時的國家整個局勢和個人心境
作者在面臨生死關頭,回憶一生,感慨萬千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凄涼景象喻國事的衰微,深切地表現了他的哀慟
艱苦卓絕的斗爭,坎坷不平的一生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這一聯特別富有情味,「惶恐灘」與「零丁洋」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對,而又被作者運用來表現他昨日的「惶恐」與眼前的「零丁」,真可謂詩史上的絕唱!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崇高的民族氣節和舍身取義的生死觀。后世仁人志士常把它用來激勵自己為民族大業慷慨激昂,視死如歸
... ... ...
山坡羊
潼關懷古
【作者小傳】(1270--1329) 元散曲家。字希孟,號云莊,濟南(今屬山東)人。曾 任監察御史,以批評時政為權貴所忌,免官。后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辭職歸隱,屢召不赴。天歷二年關中大旱,出任陜西行臺中丞,辦理賑災,以積勞病卒。其散曲多描寫棄官后田園隱逸生活,對官場黑暗時流露不滿。又能詩,有《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云莊類稿》。他的作品題材廣泛,風格清逸而豪放。
寫作背景
當時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災情十分嚴峻。經歷過宦海浮沉的張養浩本已厭倦官場生活,棄官歸養;但得知關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陜西行臺中丞,振濟災民,因此途經潼關。后因積勞成疾,客死任所。張養浩對百姓充滿深切的同情,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
... ... ...
內 容 評 析
以深邃的歷史眼光揭示出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們的爭城奪地的戰爭中蒙受災難的,還是那些無辜的老百姓。封建政權興建是無數老百姓的白骨壘起來的;它的倒塌也有無數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
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
積累:
①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張俞)
②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李紳)
③采菱辛苦廢犁鋤,血指流丹鬼質枯,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 (范成大)
④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崔道融)
⑤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
關鍵詞:詩詞五首教學課件,語文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課件,八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詩詞五首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