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五首》PPT課件2
詩歌鑒賞方法之一
音讀 --- 排除障礙,整體感知
意讀 --- 展開想象,再現畫面
情讀 --- 追尋意象,涵詠意境
五言詩的朗讀一般是三個節拍,二二一或者一一二。
迢迢/牽牛/星
纖纖/擢/素手
纖 xiān 扎 zhá 擢 zhuó
間 jiàn 脈脈mò
五言古詩
五言詩是在漢代民謠和樂府中產生,是由五字句構成的詩。五言詩能更靈活細致地敘事、抒情。格律要求比較低,奇偶參差的音節,更富音樂美。
... ... ...
整體感知
人 第一、二句 :天上情景(景)
情 第三~六句 :織女悲苦(由景及人)
景 第七、八句:河漢相隔(由景及情)
相 第九、十句:相愛受阻(人情景相融)
融
修辭知識
“盈盈”寫水之物貌,清淺的樣子,“脈脈”寫人的情貌,含情的樣子,銀河水清又淺,可是一水之隔,卻不得語,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這美好的情和景與”不得語“的殘酷現實形成巨大的矛盾反差,從而使詩意更加哀怨動人。
疊詞的魅力:
1.形式上:使詩具有很強的音樂節奏美感和韻律美。
2.內容上:對寫景寫人起到“景情并生”的作用,使感情表達得更加纏綿悱惻。
... ... ...
渡荊門送別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因璘敗系潯陽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涂令李陽冰,后卒于當涂,葬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愿,將其墓遷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寫作背景
渡荊門送別:這是李白出蜀時所作。此時詩人,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云霄的峻嶺,船過荊門一帶,視域頓然開闊,別是一番景色。
詞語解釋
大荒:廣闊無際的原野。
海樓:海市蜃樓,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麗景色。
【注釋】
荊門:山名,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長江南岸,其狀如門,又與北岸之虎牙山相對,水勢湍急,十分險要。
荊門外:指荊門以東,過此即入古楚國境內。
“來從”,作“來到”或“來向”解。
天鏡:指水中所見一輪明月之影。
遠:遠自。
江:長江。
下:移下。
仍:頻頻。
... ... ...
【詩文解釋】
遠道而來渡過荊門之外,來到楚地游覽。山隨著低平的原野地出現而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飛下來的一面天鏡,云彩升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我還是憐愛故鄉的水,流過萬里送我行舟遠行。
題目中的“送別”可以刪掉嗎?為什么?
故鄉之水在送別他遠游的兒子。故鄉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從對面寫來,愈發顯出自己對故鄉的思念。
中心思想
《渡荊門送別》:表達對長江中游秀麗景象的贊嘆和對故鄉的留戀。
... ... ...
春望
寫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756年詩人杜甫得知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顧安危投奔唐肅宗而來,想要再有一番作為,結果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安史叛軍擄至長安,過了半年多囚徒一樣的生活。這時的首都長安已被搶掠一空,滿目荒涼,而家人久別,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鳥語花香,草木茂盛,生機勃勃,但這只能增加詩人的痛苦和傷感。詩人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五言律詩--《春望》。
古詩今譯
故國淪亡,空對著山河依舊,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叢生。
感傷時局,見花開常常灑淚,悵恨別離,聞鳥鳴每每驚心。
愁看這漫天烽火,早又陽春三月,珍重那遠方家信,漫道片紙萬金。
獨立蒼茫,無言搔首,白發稀疏,簡直要插不上頭簪。
... ... ...
問題思考
1.題目中的“望”統領了哪幾句詩?這幾句詩寫景的角度是如何變換的?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山河到城,再由滿城到花鳥。
2.“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這兩句寫出了詩人心底的哀愁。“白發”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 ... ...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作者簡介
岑參(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人。他與高適齊名,是盛唐時期邊塞詩人的杰出代表。他多年生活在西北邊疆,對邊塞自然風光軍旅生活有深切體會。其邊塞詩歌雄健豪邁,讀之令人興奮!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是他在輪臺軍府送武判官回京城時寫的,抒發了無限惆悵之情。
解 題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詩!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是岑參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體寫出了西北風雪的奇寒,抒發了雪中送客的深摯友情及因友返京而產生的悵惘之情。
重點字詞:
裘 qiú 衾 qīn 瀚 hàn
羌qiāng 掣 chè 白草折 shé
胡天——指塞北一帶的天空。胡,指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
羅幕——用絲織品做成的帳子。與“珠簾”都是指軍中上層人物住的地方。
角弓——兩端用角質裝飾的弓。
瀚海——沙漠。
闌干——縱橫的意思。
... ... ...
思 考
1.第一句話寫了什么內容?
2.看著架滿樹枝的雪絮,詩人想到了什么?有怎樣的作用?
3.文中哪些句子表現四周驟生奇寒?
4.“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勾勒了怎樣的雪景,起了怎樣的作用?
5.詩中寫軍帳中餞別歸客的場面的句子是什么?
6.詩中再次寫天氣奇寒的句子是哪些?作用怎樣?
... ... ...
重點語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和“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兩個詩句你是怎么理解其中的內涵和意境的?
上句體現了邊塞詩的豪放風格,下句體現了送別的惆悵心情。
總結
這首詠雪送別詩,前十句從不同側面寫雪,后八句寫送別。雪景襯托送別,送別中又描寫雪景。詩在詠雪景的同時表現了雪中送友的真摯情誼,還傳達出詩人獨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鮮明壯偉,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 ... ...
西江月
辛棄疾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愛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即歸南宋。他力主抗金,屢受打擊,隱居上饒達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視,抱很而終。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軾并稱為“蘇辛”。有《稼軒長短句》。
寫作背景
辛棄疾是南宋杰出的豪放派詞人,他的詞多以沉雄激越、慷慨縱橫著稱,但也不乏淡泊瀟灑之作,這首詞就是其中的代表。
這首詞是作者中年時期經過黃沙嶺路上寫的,原有小引“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嶺在今江西上饒西四十里,這里不僅風景優美,而且多良田、適合種水稻。詞人曾經在此居住了十五年,寫了不少描寫這一帶風物的詞,除本首外,還有《生查子》(獨游西巖)二首、《浣溪沙》(黃沙嶺)一首、《鷓鴣天》(黃沙道上即事)一首,都寫得清新俊逸、綽約自然。其中尤以本首最為耐人尋味。
... ... ...
詞題之解
《西江月》是一首詞,“西江月” 是這首詞的詞牌名,不是題目,與詞的內容無關,這首詞原有標題“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這首詞是辛棄疾退隱上饒帶湖期間寫的。
這首詞有50字,按字數仍屬小令,但有兩段,故稱雙調。雙調的詞要注意上、下段(又稱“上片、下片” 或“上闕、下闕” )之間的聯系。
品詞
讀詞是學好詞的序幕,品詞才是真正學詞的關鍵,需要我們細細品味,下面我們一起來好好品味這首詞,體味作者不一樣的情感!
... ... ...
主 旨
《西江月》描寫了夏夜行走在上饒黃沙途中的農村景象,(或這首詞描寫了作者在山鄉夜行中所見所聞。)
表達了詞人閑適的心情,對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以及對農村生活的眷戀之情。
關鍵詞:詩詞五首教學課件,語文版七年級下冊語文課件,七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詩詞五首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