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二《六國論》PPT免費課件,共70頁。
素養目標
1. 梳理并掌握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句式等文言知識點;熟讀并背誦全文。
2. 把握作者觀點,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并結合寫作背景理解文章的現實針對性,領會作者的家國情懷。
3. 把握文章闡發觀點的論證方法,體會文章邏輯嚴密、語言富有氣勢并充滿感情的特點。
作者簡介
蘇洵(1009—1066),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散文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均以文學著稱于世,世稱“三蘇”,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少不喜學,而喜游歷名山大川。蘇洵 27 歲始發奮讀書。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蘇洵率子蘇軾、蘇轍到汴京,深得翰林學士歐陽修賞識,歐陽修把他的文章獻給了宋仁宗,蘇洵因此名聲大噪。朝廷詔試策論,辭不赴命。嘉祐五年(1060),被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參與修纂禮書《太常因革禮》,書成不久即去世,追贈光祿寺丞。
蘇洵論文與歐陽修倡導的古文革新主張相吻合。他認為作文的目的為“言當世之要”, “言必中當世之過”,如五谷可以充饑,藥石可以治病,主張文章應有為而作。他反對時文,指責那些好奇務深、虛浮不實、淺狹可笑的文章,提倡一種自然流暢的文章風格,認為作文應如風水相遇,自然成文,這才是“天下之至文”。他的文章語言古樸簡勁、凝練雋永;但有時又能鋪陳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動的妙喻。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語言犀利,對北宋社會的陰暗面進行毫不留情的揭露和鞭撻;但在剖析問題嚴重性的過程中又會巧妙地折轉筆鋒,淡化筆勢,改變文章節奏,緩和文章語氣,使人得以接受他的犀利與委婉,多體現于針砭時弊的文章中。主要作品有《嘉祐集》。
題目解說
“六國”指戰國時期除秦國以外的燕、趙、韓、魏、齊、楚六個諸侯國。“論”是一種文體,以論證為主,其特點是善于說理。“六國論”就是“論六國滅亡的根本原因”的意思。
論
“論”是古代論說文體中的一種,以議論為主,析理透辟。“論”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政論,用于發表對當時政治的見解和主張;一種是史論,通過評論歷史,總結歷史教訓,為當時的統治者提供治國之鑒。本文即史論。
主題歸納
本文著重論述六國破滅的原因——“賂秦而力虧”“不賂者以賂者喪”。但作者并非為論史而論史,而是以此作為立論的依據,借古諷今,批評北宋對遼、西夏采取以賂求和、茍且偷安的退讓政策。蘇洵希望北宋統治者以六國為鑒,不能一味賄賂以求茍安,而要勵精圖治,奮起御侮,積極謀求“不賂而勝之”之道,以維護和鞏固北宋王朝的統治。
... ... ...
關鍵詞:六國論PPT課件免費下載,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