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二《諫太宗十思疏》PPT免費課件,共55頁。
素養目標
1. 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積累文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句式等文言知識點。
2. 在誦讀翻譯的基礎上,理清說理思路,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領略文章運用比喻、對比說理的方法和駢散結合的語言藝術。
3.理解并背誦全文。探究作者勸諫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重大意義,學習作者對國家大事的擔當精神。
作者簡介
魏征(580 —643),字玄成,巨鹿(今屬河北)人,唐代政治家。魏征幼年喪父,生活艱難,但喜好讀書。隋末農民起義爆發后,大業十三年(617),魏征被李密召為文學參軍,掌書記。唐武德元年(618),魏征隨李密投奔李淵,后為太子李建成洗馬。“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不計前嫌,引為太子東宮詹事府主簿,拜諫議大夫。此后漸為太宗信任,歷任重臣,加左光祿大夫,進封鄭國公。
曾提出“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多次勸唐太宗以隋亡為鑒,認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薄賦斂,輕租稅”。
著有《隋書》的緒論, 《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主編有《群書治要》,名篇有《諫太宗十思疏》《十漸不克終疏》。
題目解說
本文選自《貞觀政要集!,題目是編者加的。“太宗”是唐朝第二個皇帝李世民的廟號(古代皇帝死后要在太廟立室供奉,要有個名號,就是廟號)。“諫”,勸諫。“疏”,古代的一種文體,專指臣下向國君陳述意見的奏章。本文是魏征寫給李世民的奏章,也稱《論時政第二疏》。“十思”是文中提出的“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
寫作背景
這篇奏疏是魏征于貞觀十一年(637)寫給唐太宗的。從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魏征“頻上四疏,以陳得失”,這是其中的第二疏。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李淵反隋時作戰勇敢,生活儉樸,很有作為。公元 626 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他鑒于隋朝覆亡的教訓,進一步保持了節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于國計民生的政策。經過十幾年的治理,唐朝經濟得到發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邊防鞏固,內外無事,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游,勞民傷財。魏征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榮昌盛的后面隱藏著危機,便在群臣齊唱贊歌時,力勸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唐太宗看了這些奏疏后幡然醒悟,感到很慚愧,寫了《答魏征手詔》,稱贊魏征,表示從諫改過。
主題歸納
文章圍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這一中心論點展開論述。先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述,提出人君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這一要旨。接著總結歷史經驗,從創業與守業方面推論到得民心的重要性,闡明為何要居安思危、積其德義的道理。最后提出“十思”,即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最后歸納出治國方法關鍵在于知人善任,選拔人才。
... ... ...
關鍵詞:諫太宗十思疏PPT課件免費下載,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