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石壕吏》PPT免費課件下載,共33頁。
學習目標
1.了解杜甫和白居易的生平經歷與三首古詩的創作背景;積累其中重要的文言字詞與文化常識。
2.反復誦讀,掌握三首詩的主要內容,把握作品內涵,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這三首詩。
3.理解“詩歌合為事而作”,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并從中得到思想啟迪和情感陶冶。
寫作背景
唐肅宗乾元三年春,唐軍在“安史之亂”中全軍潰敗,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城鎮成墟,白骨遍野,寫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別》。其中,《石壕吏》因構思巧妙、情節生動而流傳最廣。
“三吏三別” :
“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
“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詩歌題為“石壕吏”,詩人為什么卻沒有正面描寫“悍吏”?
從作品形式美的角度來看,詩人虛實交映,藏問于答,不寫差吏的追問,而只寫老婦的哭訴,從哭訴中寫出潛臺詞、畫外音,將差吏的形象融入老婦的“前致詞”中,有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
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雖然詩人一向憎恨統治階級壓迫人民的行徑,但目前這場平叛戰爭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所以作者對統治階級爪牙的兇橫殘暴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
課堂小結
讀《石壕吏》,要讀到情難自抑,涕淚滿襟,你才真正讀懂了“詩史”的含義;
讀杜甫,要讀到憂國憂民、關注社會的情懷,你才真正讀懂了“詩圣”的份量!
同學們,讓我們帶著對課文、對杜甫的理解,再一次齊讀課文。
......
關鍵詞:石壕吏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