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石壕吏》PPT優秀課件,共22頁。
學習目標
1.誦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
2.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
3.理解《石壕吏》記述的內容,感受戰爭的殘酷無情和政府強行征兵給百姓帶來的災難與痛苦,體會杜甫對百姓的同情。
4.品味《石壕吏》精心構思、語言洗練等特點。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時期,他的詩歌真實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種種社會現象,反映人民的疾苦,譴責統治階級的殘暴,揭示了尖銳的社會矛盾,被譽為“詩史”。
杜甫與李白齊名,詩歌成就極高,有憂國憂民的崇高情懷,被后世尊為“詩圣”。
他的詩作今存1400多首,代表作有“三吏”“三別”等。初中以來,我們學過他的詩歌《望岳》《春望》等。
《石壕吏》寫作于安史之亂時期。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冬末,唐軍在鄴城(今河南安陽)圍攻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因為史思明增援安慶緒,唐軍大敗。唐軍主帥郭子儀退守河陽(今河南孟州),四處抽丁補充兵力。杜甫從洛陽回華州,途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婦們的愁眉苦臉,所聽到的是離家出征時悲傷的哭聲。杜甫的這番經歷,促成他寫作了著名的“三吏”“三別”。其中《石壕吏》流傳最廣。
“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
“三別”是《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疏通文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譯文: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來強征兵。老翁越墻逃走,老婦出門查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譯文:差役吼得多么兇狠!老婦人啼哭得多么可憐!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 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譯文:聽老婦走上前去(對差役)說:(我的)三個兒子去鄴城服役。其中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兩個兒子最近戰死了;钪娜斯们一钜惶焖阋惶,死去的人就永遠不會復生了!家里再也沒有其他的人了,只有個還在吃奶的孫子。(因為)有孫子在,(所以)他的母親還沒有離去,進進出出都沒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婦雖然年老力衰,但請讓我跟從你們連夜趕回營去,趕快到河陽去應征,還能夠為部隊準備早餐。
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一句話概括這首詩的主要內容。
提示:講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2.請同學們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理清寫作順序,找到敘事的線索。
課堂小結
1.這首詩反映了安史之亂時期唐朝社會生活的一個片段,表達對戰爭給老百姓帶來巨大災難的深切同情和對統治者殘暴壓迫老百姓的強烈不滿。
2.這首敘事詩,以時間為序,以詩人行蹤為線索,脈絡清晰。
3.精心構思,極其精煉。
(1)句句敘事寫實,寓強烈的感情態度于平實的敘事中。
(2)藏問于答。
(3)善于剪裁。
... ... ...
關鍵詞:石壕吏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