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PPT
第一部分內容:新課導入
據當事人回憶——
甲午震撼主要有三點:
一是沒有想到敗給日本;
二是沒有想到《馬關條約》內容如此苛刻;
三是沒有想到清政府耗資巨大、前后30年的洋務運動如此不堪一擊。
熊代表俄國;
虎代表英國;
腸代表德國;
蛙代表法國;
太陽代表日本;
鷹代表美國。
... ... ...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PPT,第二部分內容:資產階級——維新變法運動:
(一)背景:
1.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政治:甲午戰敗,民族危機加深;
3.現實:洋務運動失敗,學習器物富國強兵之路破滅;
4.思想:維新思想的傳播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過程:
1.“公車上書”:
(1)時間:1895年;
(2)參與者:在京官員,各省舉人,康、梁組織;
(3)結果:未送達光緒皇帝,以失敗告終;
(4)意義:拉開了維新運動的序幕。
2.“百日維新”:
(1)開始的標志:
(2)內容:(除“舊”布“新”)
(3)結果:
①慈禧太后囚禁光緒帝,臨朝訓政;
②康、梁出逃;“戊戌六君子”;
③改革措施全部廢止(京師大學堂除外)。
(4)影響:
當我讀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議論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們信徒,一心要做變法維新的志士,對于習八股、考功名,便沒有多大興趣了。——吳玉章
吾輩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識,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賜。是二先生維新覺世之功。 —— 陳獨秀
①愛國性:沖擊了封建制度,在帝國主義侵略日益加深的緊要關頭,要求挽救民族危亡,順應了歷史潮流;
②進步性: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③啟蒙性:傳播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教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改良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 ... ...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PPT,第三部分內容:農民階級——義和團運動:
(一)背景:
1.根本原因:甲午戰爭后,列強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直接原因:在華外國教會勢力猖獗,激起民憤。
(二)經過:
1898興起于山東,1900年,在京津地區形成高潮。
(三)性質和口號:
1.性質: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
2.口號:“扶清滅洋”。
“還我江山還我權,刀山火海也敢鉆。
哪怕皇帝服了外,不殺洋人誓不還。”
“扶清滅洋,替天行道。”
如何評價“扶清滅洋”的口號
進步性
反映出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挽救民族危亡的強烈要求和愿望;對動員各階層人士參加反侵略斗爭起積極的作用。
局限性
“扶清”反映義和團對清政府本質認識不清,對它抱有幻想。帶有迷信等色彩,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鎮壓義和團提供了條件。
“滅洋”表現出義和團盲目排外的一面
啟示:理性愛國
(四)失敗原因:
1.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剿殺;
2.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五)評價:
1.進步性:(1)體現了中國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
(2)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
2.局限性:
(1)義和團的組織具有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其口號具有盲目仇外的弱點;
(2)無法阻止中國向半殖民地沉淪。
... ... ...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PPT,第四部分內容:八國聯軍侵華:
(一)原因:
1.直接原因:鎮壓義和團運動,維護在華利益;
2.根本原因:列強為進一步瓜分中國。
(二)經過:
1.列強的侵略路線:
(1)天津保衛戰
(1900、6-1900、7)
(2)義和團在北京的戰斗
(1900、7-1900、8)
2.八國聯軍的暴行:
3.清政府的態度:
(1)慈禧太后向各國“宣戰”:
(2)“東南互保”:
(三)結果:簽訂《辛丑條約》
(四)影響: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在前所未有的恥辱中,中華民族進入到了20世紀。我們繼續沉淪?還是毅然奮起?
關鍵詞: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PPT課件免費下載,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PPT下載,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