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PPT優秀課件下載,共23頁。
一、戊戌維新運動
1.背景:日本逼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回國內,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對聲浪。
2.拉開序幕: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組織了聯合各省舉人的“公車上書”,雖未送達光緒皇帝,但拉開了維新運動的序幕。
3.開始: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在維新派推動下,頒布“明定國是"詔書
4.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舊布新的舉措,史稱“百日維新”。
5.失。9月21日,慈禧太后將光緒皇帝囚禁,再次臨朝訓政。變法期間的改革措施,除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廢止。
6.作用:戊戌維新運動對于推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新思想的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舊式官僚體制。
7.失敗原因:由于守舊勢力仍很強大,而維新派缺乏可靠的社會基礎,沒有嚴密的組織,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實權的皇帝身上,導致這場運動未能實現預期的目標,以失敗告終。義和團的口號是“反對西洋化,近代化的”,因此,它的慘敗是極自然的。
二、義和團運動
興起背景
《馬關條約》簽訂后,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日益加劇,義和團運動在反洋教的斗爭中興起
口號
“扶清滅洋”體現了義和團的反帝愛國傾向,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性質
列強態度
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奧匈、意八國決定出兵鎮壓義和團
清延態度
慈禧太后采用“招撫”義和團的辦法,企圖對義和團加以控制利用
結果
在中外勢力聯合鎮壓下失敗
三、八國聯軍侵華
1.進程
(1)1900年6月10日,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第一批聯軍從天津乘火車向北京進發,在廊坊附近遭到義和團和清軍的頑強阻擊。
(2)1900年6月中旬,大批八國聯軍攻陷大沽炮臺,向天津進犯,義和團和清軍奮起投入天津保衛戰。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國“宣戰”的決定。7月14日,天津陷落
(3)1900年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倉皇出逃,后到西安。地亡途中,慈禧太后發布鏟除義和團的諭旨。
2.東南互保:當時,南方各省督撫與英美等國洽商“東南互保”協議,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統治的根基。
四、民族危機的加深
1.條約簽訂: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
2.內容
(1)懲辦“首禍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
(2)向各國賠款白銀4. 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白銀約9. 82億兩。
(3)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派兵駐守。
(4)拆除大沽及有礙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臺,各國可在自北京至山海關沿鐵路12個重要地區駐扎軍隊。
(5)禁止華北科舉考試5年,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之會”等。
3.影響
(1)《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主權喪失最嚴重、賠款數目最龐大的不平等條約
(2)巨額賠款,加劇了中國的貧困和經濟的衰敗。
(3)外國軍隊駐扎于中國戰略要地,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
(4)在北京設立的“使館界”,實際成為“國中之國”。
(5)《辛丑條約》的訂立,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 ... ...
關鍵詞: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