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PPT精品課件下載,共24頁。
課程標準:概述晚清時期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義和團運動),理解其性質和意義;認識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義和團運動、戊戌維新運動);認識八國聯軍侵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甲午戰敗,日本從《馬關條約》中獲取了大量的利益,并進一步刺激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危機由此空前嚴重,中國社會內部展開了不同的方式來挽救民族危亡。
上層的改良——維新變法運動
時代大勢:甲午戰敗,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日益加深。
世界潮流:變革尤其是全方位變革更是世界潮流
力量發展: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民族資產階級力量有所壯大
思想引領:維新思想對變法的引領
序幕:1895年,在京官員及在京參加會試的各省舉人紛紛聯名上書?涤袨、梁啟超組織了聯合各省舉人的“公車上書”。上書雖未送達御前,但拉開了維新運動的序幕。
發展:從1895年夏到1898年春,維新派積極組織學會、創辦報紙。維新思想得到較大宣傳,為變法奠定了思想基礎。
開啟: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開展“維新變法”。
上層的改良——維新變法運動為何失?
守舊勢力仍很強大,阻礙變法開展
維新派缺乏可靠的社會基礎,也沒有嚴密的組織
操之過急且具體策略失當,不系統且過于急促繁多
知識歸納:戊戌變法運動的歷史意義
愛國救亡運動
維新派的政治實踐和思想理論,不僅貫穿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華民族的覺醒。
政治改革運動
維新派要用君主立憲制取代君主專制制度,其部分措施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制度。
思想啟蒙運動
維新派大力傳播西方的社會政治學說,批判封建君權和封建綱常倫理,有利于民主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
社會革新運動
維新派主張革除吸食鴉片及婦女纏足等陋習,倡導講文明、重衛生、反跪拜等,促進了社會風氣的革新。
下層的革命:義和團運動
義和團是清末民間武術團體與秘密教門的混合組織,它形成于1899年,由大刀會、義和拳、神拳和梅花拳等民間秘密結社互相組合、發展而成,為義和團運動的基干力量。
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在經濟上向中國大量輸出資本,在政治上則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在文化上他們通過教會深入中國城市和鄉村進行侵略活動,使民族危機愈加嚴重,最終爆發了義和團運動。義和團運動的興起是有多種多樣的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
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活動于19世紀末,從山東興起,蔓延直隸,甚至進入北京使館區。
“扶清滅洋”口號具有愛國性質,突出反映了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其中“扶清”有利于爭取官兵,卻容易放松對清政府的警惕;“滅洋”能動員廣大民眾參加反帝斗爭,但卻帶有盲目性、籠統的排外性質。
... ... ...
關鍵詞: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