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辭并序》PPT(第二課時)
第一部分內容: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辭官歸田的原因。
2、通過名句賞析,理解記述中滲透出的或喜或哀,或決絕或猶疑的復雜感情。
3、歸納相關虛詞的用法,掌握重點句式的用法。
... ... ...
歸去來兮辭并序PPT,第二部分內容:名句賞析
細品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脈絡,找出名句,理解它們在文中的作用。
1.“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在文中作者以此寬慰自己。作者覺悟到過去出仕之事做錯了,已經不能改正,但知道未來之事(指歸隱)還可以挽救。此句在文中有明確所指,然獨立看,也可用于不要沉溺于往事的感傷,凡事應當往前看,拋卻過去,把握未來之語境。
2.“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用“無心”、“知”兩詞,將云、鳥人格化,使作者之情投射于物,物與人融合一體。充分表現了作者對自然率直、樸真的情感。從中可以感知自然是人情感之對象,自然著上人之色彩,便有了精神氣。
3.“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此句為作者出游時所見的初春生機勃勃之景象,是實景,也是心景。早春光景,見歸來之可樂,萬物蓬勃,使作者亦心生生命短暫之感慨。披跡尋求,了悟生命之意象。
4.“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登上東邊的高岡而放聲長嘯,面對清澈的流水而把詩歌吟唱。作者以此句表達自己隱居田園,快然自足,讀之“素懷灑落,逸氣流行”。用之面對自然,豪情滿懷,心生壯闊之志,亦未不可。
... ... ...
歸去來兮辭并序PPT,第三部分內容:研讀課文
探究一:本文主要寫作者歸去之樂。有人認為這樂的背后掩藏著心靈深層的悲哀,你是否同意這樣的見解?
聯系陶淵明自身的背景和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可以這樣理解的。陶淵明年輕時,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希望學而優則仕,有“大濟于蒼生”之志。但東晉士族門閥觀念相當嚴重,陶淵明非士族出身,客觀上限制了他的求官之途,欲通過做官來伸展自己的志向不易實現。
另一方面,東晉末期,政治混亂,社會動蕩不安,正直之士做官也難得到重用,于是他也像當時許多士大夫一樣,厭棄仕途,隱遁山林,在自然中尋找精神的慰藉。欲伸志而不能,內心的悲哀自然是難以避免的。同時,就文章看,陶淵明的歸去之樂始終伴隨著生存之限,于是在自我陶醉的同時,也不斷進行自我安慰,這從文中的問句可以看出。但是,他在作品中把得自自然的快樂表達得如此真率,不能不說他的確有“質性自然”、“性本愛丘山”的一面。
探究二:有人認為本文結尾一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包含著悲觀消極的思想,試結合全文內容,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兼濟天下”規范了中國古代文人的心路歷程,作為中國第一位隱逸詩人、田園詩人,他的“濟世”的確讓人費解。文中為我們呈現了恬淡安閑、自然靜謐的田園情趣,但這并不意味著陶淵明消極避世。
探究三:結合我們學過的有關陶淵明的作品,以及大家課外收集到的陶淵明的生平和后人對他的評價,按你自己的理解說說陶淵明是個什么樣的人。
蔑視權貴、鄙棄官場、向往田園、崇尚自然、
淡泊明志、閑適自在、躬耕田園、不流世俗、
超然曠達、樂天知命
... ... ...
歸去來兮辭并序PPT,第四部分內容:歸納總結文言知識:
1.本文出現了五個疑問代詞,請找出來,分析它們的詞義。
田園將蕪胡不歸
(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悵而獨悲
(為什么還愁苦則獨自悲傷呢?)
2.“以、而、”兩個文言虛詞用法歸納。
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
連詞,同“而”,表修飾
木欣欣以向榮
連詞,同“而”,表并列
... ... ...
歸去來兮辭并序PPT,第五部分內容:重點句式
農人告余以春及 狀語后置
將有事于西疇 狀語后置
復駕言兮焉求 賓語前置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賓語前置
既自以心為形役 被動句
“言”為補足章節的助詞,不譯;“焉求”實為“追求什么?”屬疑問代詞作賓語。“求”為謂語。
... ... ...
歸去來兮辭并序PPT,第六部分內容:主旨探究
《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辭官歸隱之際與上流社會公開決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絕大篇幅寫了他脫離官場的無限喜悅,想象歸隱田園的無限樂趣,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向往和熱愛。
關鍵詞: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PPT課件免費下載,歸去來兮辭并序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