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登快閣》PPT精品課件,共20頁。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詩人,書法家。江西修水人;
黃庭堅出于蘇軾門下,與張耒、秦觀、晁補之并稱為“蘇門四學士”,后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其最重要的成就是詩 ;
主張 “以俗為雅”、“以故吐新”強調運用古人詞句要“奪胎換骨”。
兼擅行、草書,和蘇軾、米芾、蔡襄稱宋四家。
黃庭堅被任命為吉州太和縣知縣后,于元豐四年(1081)到達任所。這是他入仕以來首次擔任地方官,處理公事十分認真負責。他親見人民的種種疾苦,而王安石新法在實行過程中受到扭曲,并不能給人民帶來實際好處,甚至有時還加重他們的負擔。黃庭堅對這一切深感憂慮而又無能為力,所以時時生出歸隱之念。元豐五年(1082)秋天的一個傍晚,他在處理公事之余,登上贛江邊上的快閣,目有所見,心有所感,將其所見所感寫入了《登快閣》這首詩。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頷聯用的是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謝朓“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之句,但黃詩又是鍛煉熔造新的境界:千山葉落,天空方顯遼遠闊大,新月映照,澄江更顯空明澄澈。
兩處用典,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獨自登臨的孤寂之感,嘆世無知音,只能寄懷于美酒。
課堂小結:
山水田園詩的特點
所謂的山水詩,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詩歌;所謂田園詩是指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大多以農村的景物和農民、牧人、漁父等的勞動為題材。中國山水田園詩淵源流長,詩人們以自然山水或農村自然景物、田園生活為吟詠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園詩屬于寫景詩的范疇,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山水田園詩鑒賞的幾個角度。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把握詩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楓葉”“荻花”“秋”三個意象不光點明了景物、時節,還通過這三個意象特有的屬性渲染了送別時的環境氛圍和詩人憂傷的情緒。古詩意象往往寓繁于簡,寓萬于一,以高度濃縮的藝術形象誘發想象,產生奇特的審美效果。
2.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感情,是中國古典詩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園詩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經詩人攝入筆端,就必然帶上詩人的感情色彩,為表達詩的特定情感服務。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詩。煙花含愁,孤帆載憾,天際碧水帶走詩人的無盡思念。詩人的惜別之情,從每一個畫面中滲透出來。
3.領會詩人寫景所表現的情感。
我們要對作者的身世,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論世,才可能準確地領會詩人寫景所表現出的情感。這里牽涉到一個感情寄托的問題,分析詩歌,應認真判斷感情寄托的深淺,切忌隨意撥高作品的思想內涵。
4.分析詩歌的寫作技巧和語言特色。
山水田園詩寫景的方法很多,鑒賞時應主要注意寫景的常見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觀察景物的立足點和描寫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變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如繪形、繪聲、繪色。”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說明描寫景物的技巧,如虛實結合(“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以動襯靜(“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明、暗對比(“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以小見大(“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粗筆勾勒和細部描繪相結合,(也叫點面結合)(“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與“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比興手法的運用。
... ... ...
關鍵詞:登快閣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