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與民國的創建PPT課件
情境導入
每逢國慶節,天安門廣場上都會擺放孫中山巨幅畫像。這是為什么呢?
老一輩革命家吳玉章回憶說:
當時革命是唯一出路,要革命,首先要有革命的組織。孫先生最先成立興中會這個團體,后來各個團體如雨后春筍一樣,但都缺乏明確而完備的綱領,更沒有嚴密的組織,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領導全國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所以孫先生1905年在東京又創立了革命政黨。
孫中山與革命風潮的興起
背景:《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民眾看清了清政府的本質,打消了對清政府的最后幻想,認識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統治,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 ... ...
一、興中會
孫中山自述說,當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后,“舉國輿論莫不目予輩為亂臣賊子,大逆不道,詛咒謾罵之聲,不絕于耳”。而五年之后的惠州起義失敗后,“則鮮聞一般人之惡語相加。而有識之士,且多為吾人扼腕嘆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孫中山《建國方略》
人們對起義評價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
提示:
資本主義經濟初步發展;
資產階級力量有所壯大;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
清政府統治日益腐朽,尤其是《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 ... ...
二、同盟會
同盟會革命綱領
驅除韃虜
恢復中華
創立民國
平均地權
... ... ...
武昌起義
背景:
思想條件:19世紀末20世紀初,改革教育,創辦新式學校,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培養了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寶貴人才。
社會條件:辛亥武昌起義前夕,由于中國的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斗爭持續不斷,革命黨人不斷發動武裝起義。
革命準備:文學社和共進會兩個革命團體在湖北新軍中開展革命宣傳工作,在新軍中發展革命力量,積極準備起義。
導火索:四川保路運動風起云涌,成為武昌起義的先聲。
... ... ...
談談你對革命黨人推舉黎元洪為都督的看法。
提示:
從客觀上來看,武昌起義在準備過程中因事機泄漏而使一些組織起義的主要領導人被捕殺害或逃離武昌,資產階級革命派中,孫中山遠在國外,黃興和其他同盟會的領導人也分別在香港、上海等地,致使起義成功后起義軍中無聲望極之人可推選。
從主觀上來看,起義軍經驗不足,沒有認識到掌握政權的重要性,錯誤地認為讓社會上有名望地位的人出來組織政府,于是拱手將軍政府都督的位置送給黎元洪,這樣,使革命從一開始就埋下了隱患。
... ... ...
清王朝土崩瓦解
武昌首義結果:
武昌起義后,各地紛紛響應,不到一個月,十幾個省份相繼宣布獨立。統治中國長達200余年的清王朝已難逃覆亡的命運。
最早響應武昌起義的省份是湖南與陜西。10月22日,長沙新軍發動起義,攻占巡撫衙門后,立即成立了湖南軍政府。
想一想,為什么湖南省是最早響應武昌起義的省份?
提示:長沙之所以能成為首先響應武昌起義的地區,與湖南立憲派對革命的態度和湖南革命黨人的長期努力分不開。
政治條件:關注同情革命黨的活動,并最終倒向革命一邊。
... ... ...
舊官僚和立憲派對革命的影響
有利影響:面對勢如破竹的革命形勢,站到了革命陣營的一邊,加速了清朝的覆滅。
不利影響:舊官僚階層動搖不定,一旦形勢有變,很容易成為革命的阻力,給此后的政權建設埋下隱患。
立憲派性質:立憲派是資產階級上層分子。
基本組成:由維新派轉化而來,包括部分地主、紳商。
武昌首義影響: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變革。
... ... ...
思考探究
武昌起義非清末首次武裝暴動,為何稱“首義”?
武漢首義一說,則見于孫中山1912年1月1日發布的《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書云:
武漢首義,十數行省先后獨立。所謂獨立,對于清廷為脫離,對于各省為聯合。
(1)歷次武裝暴動皆失敗, “首義” 第一層含意是首次舉義成功。
(2)第二層含意是,經武昌新軍暴動的沉重打擊,沿襲268年的清王朝及兩千余年的專制帝制之傾覆成為定局。
(3)第三層含意是,這是一次大規模的近代城市起義,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主政權方有建立的基礎,并能以共和憲政號召天下,各省紛紛響應,正所謂——武漢義旗天下應,推翻專制共和興。此誠為首創性義舉,故史稱“辛亥首義”。
... ... ...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含義?
廣義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推翻清王朝和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進行的一系列斗爭。
狹義的辛亥革命是指武昌起義。因為它發生于舊歷辛亥年,所以人們把武昌起義稱為辛亥革命。
你認為武昌起義后,革命形勢迅猛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1)辛亥武昌起義前夕,中國的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斗爭持續不斷,革命黨人不斷發動武裝起義。
(2)1906年,清廷拋出“預備立憲”,其實質卻是加強了皇族的權力,廣大立憲派對此極為不滿;
(3)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內閣名單中滿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漢族有四名。被人稱為“皇族內閣”。立憲派對此大失所望。
(4)為取得外國的支持,以維護其統治,清廷將廣東、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辦鐵路收為國有,然后再賣給外國,掀起了全國大規模的人民起義——保路運動,其中四川最為激烈,革命形勢在全國迅速發展。
... ... ...
課堂練習
1、廣東省中山市,湖北武漢中山大道都是為紀念 ( )
A、康有為 B、譚嗣同 C、孫中山 D、陳獨秀
2、中國同盟會創辦的機關刊物是( )
A、《南風報》 B、《民報》
C、《同盟會革命綱領》 D、《中外紀聞》
3、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 )
A、推翻清王朝的統治 B、中國同盟會
C、建立民國政府 D、三民主義
4、孫中山創建的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政黨是( )
A、強學會 B、中國同盟會 C、中華民國 D、興中會
... ... ...
關鍵詞:辛亥革命與民國的創建教學課件,辛亥革命教學課件,岳麓版八年級上冊歷史PPT課件下載,八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辛亥革命與民國的創建PPT課件下載,辛亥革命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