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紅燭》《*峨日朵雪峰之側》《*致云雀》PPT教學課件,共85頁。
課程目標
1.感受《立在地球邊上放號》中詩人對“力”的贊美,體會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2.把握《紅燭》的抒情脈絡和抒情方式,理解“紅燭”的象征意義。
3.了解朦朧詩的相關知識,明確《峨日朵雪峰之側》的意境,學習象征手法。
4.把握“云雀”的象征意義,學習浪漫主義手法。
作者簡介
20世紀的文化巨人——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字鼎堂,四川省樂山縣人。1914年赴日本留學,1916年開始白話新詩創作。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投身于新文化運動,寫出了《鳳凰涅槃》《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等詩篇。
他與成仿吾、田壽昌、郁達夫、張資平等人于1921年6月下旬成立創造社,1922年3月15日《創造季刊》問世。出版的詩集有《女神》(1921)、《瓶》(1927)、《前茅》(1928)、《戰聲》(1938)等。其他作品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等歷史劇。其中詩集《女神》,成為中國現代新詩的奠基之作,反映狂飆突進的“五四”時代精神。繼魯迅之后,郭沫若成為中國進步文學的又一面旗幟。
真名士——聞一多
聞一多(1899—1946),家族排行叫家驊,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人,民主戰士。他致力于研究新詩格律化的理論,在論文《詩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詩具有“音樂美(音節),繪畫美(辭藻),并且還有建筑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著有詩集《紅燭》(1923)、《死水》(1928)。學術著作有《古典新義》《楚辭校補》《神話與詩》《唐詩雜論》等。
苦難造就的詩人——王昌耀
王昌耀(1936—2000),筆名昌耀。湖南省桃源縣人。中國優秀的民族詩人,是中國新詩史上的一座高峰。1950年參軍,任38軍114師文工隊隊員。曾參加朝鮮戰事,負傷致殘。1954年,開始發表詩作。1955年赴青海參加大西北開發,曾任青海省文聯《青海湖》雜志編輯。
1958年被定為右派。1979年重返文壇,任青海省作協副主席、榮譽主席,專業作家。青海省文聯第三、四屆委員,青海省第六屆政協委員、第七屆政協常委。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昌耀抒情詩集》《命運之書》《一個挑戰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盤》《昌耀的詩》等。
革命思想的健兒——雪萊
雪萊(1792—1822),英國浪漫主義民主詩人、第一位社會主義詩人、小說家、哲學家、散文隨筆和政論作家、改革家、柏拉圖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受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影響頗深。雪萊生于英格蘭薩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漢,12歲進入伊頓公學,1810年進入牛津大學,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發《無神論的必然》,入學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學開除。
1813年11月完成敘事長詩《麥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兩部重要的長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風頌》。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稱他是“天才預言家”。
寫作背景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郭沫若受“五四”運動和十月革命的沖擊,決然從日本渡;貒。當他置身于日本橫濱的海岸,面對浩瀚無邊的大海時,那驚天的激浪和著時代的洪流一起撞擊著他的胸懷。于是,在詩人的筆下出現了一幅雄奇壯偉、流動奔突的畫面。詩人寫下了這首對于力的贊歌,正是那種向舊世界、舊文化、舊傳統猛烈沖擊的時代精神的象征。
《紅燭》:同“五四”時代的其他一些詩人比較,聞一多顯然對中國傳統詩學的感情更為深厚,在接受西方詩學營養的同時,他未曾放棄過對中國古典詩歌藝術的研習、摹寫。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作品是最能引起聞一多興趣的中國古典詩歌之一,其傳世名句“蠟炬成灰淚始干”當然亦是爛熟于心的。就這樣,“紅燭”作為中國文人的理想、追求的象征,就被現代詩人聞一多理所當然地接受了下來。當他為自己第一個詩集題名作結時,“紅燭”也就首先清晰地浮現了出來,這就是《紅燭》詩集的取名及《紅燭》序詩的緣起。
《峨日朵雪峰之側》:中國的 1962 年是一個漸趨冷寂和沉悶的時段。寫下過早期長詩《兇年逸稿》的昌耀因為已經提前冷寂和沉悶了,所以此時得以在其中摻入理智和清醒,用以觀照和揣度這一時段的冷寂和沉悶:這便是他的短詩《峨日朵雪峰之側》產生的外在機緣和直接意圖。昌耀的所有詩作都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其根本和落腳點最終都在詩歌主體本身。就這首短詩而言,一方面,他在觀照和揣度外部的世界(當然他自己正置身其中);另一方面,他又以此為通道走入了自己的內里世界,觀照和揣度自己的心理時空。
《致云雀》:作者在創作這首詩期間,正值英國圈地運動時期。18世紀初,英國實行圈地運動,雖然圈地運動促進了英國農業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但圈地運動對農民來說是一場災難,迫使農民失去了土地,是一場“羊吃人”的運動。從這兩部分背景中我們能夠了解,作者在移居意大利之前,英國傳統的神學理論束縛了他的思想,而英國當時國內資本主義發展,農民生活苦不堪言,作者寫下這篇《致云雀》,表達了追求光明,蔑視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思想感情。
主旨探微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一方面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真實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偉壯麗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為社會現實和時代精神的鮮明反映,是“五四”時期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的象征,是向舊世界、舊文化、舊傳統猛烈沖擊的時代精神的象征。作者想通過這首詩告訴人們:科學的文明,人民的覺醒,終將徹底推翻舊世界,創造一個新世界。
《紅燭》全詩以詩人對“紅燭”的心跡交流為線索,用問答的形式展開詩意,抒發感情,凸現了詩人獻身祖國、敢于自我犧牲的愛國精神。
在《峨日朵雪峰之側》這首詩中,詩人塑造了眾多審美意象,有峨日朵之雪和石巖壁蜘蛛等,它們共同營造出一個凝重壯美的氛圍,將飽含滄桑的情懷,古老開闊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識,構成一個協調的整體。通過意象之間的變化與相互作用,描繪出詩人內心深處向往的烏托邦,那是一個僅存于詩人心中的天堂。
《致云雀》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熱情地贊頌了云雀。在詩人的筆下,云雀是歡樂、光明、美麗的象征。詩人運用比喻、類比、設問的方式,對云雀加以描繪。
... ... ...
關鍵詞:立在地球邊上放號PPT課件免費下載,紅燭PPT下載,峨日朵雪峰之側PPT下載,致云雀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