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短歌行》PPT精品課件,共26頁。
素養目標
1.了解詩人的基本情況,理解詩歌思想內容。
2.鑒賞詩歌的語言以及用典等藝術特色。
3.體會一個政治家身處動亂時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賢若渴的情懷。
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死后被追尊為魏武帝。
曹操借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曹操精兵法,善詩文,其詩歌常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其詩大致分為兩類:①反映漢末動亂的現實,代表作有《苦寒行》《薤露行》《蒿里行》等;②表現其統一天下的雄心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代表作有《短歌行》《龜雖壽》《觀滄!返。
題目解說
“短歌行”是漢樂府曲調名。本詩用的是漢樂府的舊題,即運用樂府舊曲來補作新詞。“樂府”有“長歌”“短歌”之分,其長短的區別不在于篇幅的長短,也不在于句式的長短,而在于歌聲的長短。行,是樂府詩的一種體裁。本詩是曹操用舊題寫的新詞。
寫作背景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戰禍連年,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人民飽嘗流離的痛苦,面臨死亡的威脅,中原地區尤為嚴重。那時,人心思治,盡快結束紛爭的局面是大勢所趨。曹操順應時代的潮流,肩負起完成統一大業的重任。曹操領兵南征北戰,“挾天子以令諸侯”,渴望統一天下。然而,他雖高標“唯才是舉”,卻又嘆人生苦短,人才難求。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勢力。大戰前夕,酒宴眾文武,飲至半夜,忽聞鴉聲。曹操感于此景而持槊立于船頭,慷慨歌此《短歌行》。
主題歸納
這首詩主要表現了曹操統一天下的雄心和頑強的進取精神,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易逝、功業未成的感慨,以及求賢若渴、慷慨激昂的宏偉抱負。
... ... ...
關鍵詞:短歌行PPT課件免費下載,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