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飲酒》PPT免費教學課件,共15頁。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東晉詩人。一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散文《桃花源記》,辭賦《歸去來兮辭》《閑情賦》等都很有名。有《陶淵明集》。
寫作背景
本詩大約作于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間,是陶淵明的代表作!讹嬀啤方M詩共二十首,此為第五首。前有小序,說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時所寫,并無內在聯系,興至揮毫,獨立成篇。這首詩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于勞動之余,飲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中,采菊東籬,遙望南山,此時情味,何其深永。
整體感知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精讀細研
前四句構成這首詩的第一層次,大意是什么?反映了詩人怎樣的心態?詩人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表達這種心態?
大意:居住在鬧市而不覺得喧鬧,是因為內心閑適高遠。
心態:豁達,閑適。
修辭手法:設問。
如何理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這兩句將詩人醉心于南山,怡然自得的悠然之情充分地表達了出來,情景渾然天成,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你認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哪個(些)字用得好?說說理由。
示例:“見”字用得好。“見”字把詩人“悠然自得”的視線無意中與南山相接的情狀,不動聲色而又極其傳神地表現了出來。
“此中有真意”,你認為所謂“真意”指什么?談談你的理解。
指人的自然本性。
菊花黃、南山青、夕陽紅、山氣飄、飛鳥還,大自然恬淡飄逸,各有所歸,人與鳥兒知倦而歸,詩人心如止水,如明鏡。大自然的純真意趣投映到詩人心里,內心的感受也從大自然中折射出來。
怎樣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此情此景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分辨清楚,卻已忘了怎樣表達。這里強調一個“真”字,暗指辭官歸隱乃是詩人的人生真諦。這兩句詩點明了全詩的主旨。
概括主題
通過對田園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寫,表現了詩人遠離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脫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
... ... ...
關鍵詞:飲酒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