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級科學下冊《實現可持續發展》PPT教學課件,共28頁。
情境導入
面對溫室氣體含量升高、全球變暖、森林和濕地面積劇減、大氣和水污染加劇、生物多樣性下降等人類生存環境惡化問題,我們人類應該怎樣面對?
人類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之路,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可持續發展的含義
什么是可持續發展?
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出版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文中指出,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后代并能滿足他們需求的發展模式。
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內容包括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這就要求人類在發展中關注生態和諧、講究經濟效益和追求社會公平,最終達到人的全面發展。
森林可持續
改變砍伐的方式(完全砍伐、邊砍邊種、選擇砍伐)
進行森林管理:把森林分割成許多小的區域,每年在不同的區域砍伐。如松樹區每20-30年砍伐一次,而一些硬木森林只能每40-100年才砍伐一次。
少用一次性筷子或紙盒
紙制品的重復使用
漁業可持續
限量捕撈
建立禁漁期
改變捕魚方式(網格大;炸魚、毒魚、用電捕魚、用地籠捕魚等違法)
水產養殖
開發新資源(科學家和廚師共同向人們推薦其他的美味魚等)
關于我國的發展之路有三種觀點。
觀點1:把能源、環境問題放在一邊,先把經濟發展起來,等到擁有更加強大的經濟實力以后,再來解決環境問題。
觀點2:利用發達國家現在正在實行的高投入、高技術的解決環境問題的模式,來解決我們面臨的環境問題。
觀點3:根據我國的國情和經濟承受的能力,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請收集有關材料和事實,說明我國目前為什么不能走前面兩種道路,而必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科學與可持續發展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需要現代科學技術作為支撐。人口控制、環境污染的防治、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需要依托科學技術的進步來解決。
科學可以為解決資源危機提供理論基礎
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開發資源的可循環利用技術、開發新能源技術和新材料技術,都需要依靠科學。地球資源的有限性,使我們需要不斷提高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
科學可以幫助人們探究自然災害的成因,從而提高自然災害預報的準確性,為防災減災服務
科學可以為防治環境污染提供理論基礎
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環境噪聲等的防治和處理,我們都需要依靠科學知識。
科學可以為完善經濟結構轉型、緩解區域發展不平衡、促進和諧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必須審視使用能源和原料的方式,改變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為特征的生產模式,實現清潔生產技術,減輕環境壓力。
... ... ...
關鍵詞:實現可持續發展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