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PPT精品課件,共21頁。
學習目標
結合歷史發展周期表和近代北洋軍閥割據示意圖了解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相關史實,掌握民國初年民族工業蓬勃發展、新文化運動的若干表現,初步形成讀史和看圖能力,強化時空觀念。
通過對文字、圖片和實物等多種史料的分析、整理,培養史料實證意識,綜合多種史料并做到論從史出,對教材的核心概念做出合理解釋,以求對歷史全面而準確的理解。
了解民國建立初期在列強干涉和軍閥混戰下的動蕩歲月,體會民族實業家、愛國知識分子和一戰華工等不同階層為尋求救國救民之路的赤子之心,銘記亙古未變的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培養家國情懷。
重點:掌握袁世凱專制獨裁、復辟帝制的過程,了解北洋軍閥的統治及特點;認識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理解影響經濟發展、社會生活變遷的因素;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難點:民族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原因和影響;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和評價。
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
1.袁世凱復辟帝制
(1)背景
(2)稱帝:1915年10月,袁世凱接受“勸進”當上了皇帝,以1916年為洪憲元年。
2.反對袁世凱的斗爭
面對袁世凱的倒行逆施,革命黨人于1913年掀起二次革命
1915年底,唐繼堯、蔡鍔、李烈鈞在云南宣布獨立,并組織護國軍,發動護國戰爭。隨后,貴州、廣西等省相繼宣告獨立
失敗后,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武力討伐袁世凱
袁世凱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紀年
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
1.軍閥割據和混戰
(1)背景: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出現軍閥混戰與割據的局面。
(2)主要軍閥勢力
2.北洋軍閥割據統治的表現
張勛復辟
(1)概況:1917年,張勛以調解府院之爭為名,率兵入京,擁護清廢帝溥儀復辟
(2)結果:很快失敗,馮國璋代行大總統職權,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姿態,就任國務總理
護法運動
(1)原因:段祺瑞公然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拒絕恢復國會
(2)概況:1917年8月,國會議員在廣州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推舉孫中山為大元帥,進行護法運動,1918年失敗
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1)目的:爭取國際地位,抵制日本在華勢力發展
(2)概況:1917年8月,中國向德、奧兩國宣戰
(3)影響:①收回德、奧在天津、漢口的租界,撤銷兩國領事裁判權
②中國勞工前往歐洲作戰,為協約國一方取得勝利作出了貢獻
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
1.民族工業的新發展
(1)條件
①中華民國建立,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縛和障礙。
②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鼓勵民間興辦實業。
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戰。
④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此起彼伏,特別是1915年因反對“二十一條”掀起的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
(2)發展:民族工業發展速度快,規模大;以紡織和面粉為主的輕工業發展迅速;涌現出了榮宗敬、榮德生等民族企業家。
(3)影響:中國產業工人的人數急劇增加,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
2.社會生活的新風尚
(1)背景:共和政體的建立、民國政府的努力。
(2)舉措
①改用陽歷,頒布了剪發辮、易服飾和廢止纏足的法律。
②頒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爺”等清朝官場的稱呼。
(3)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過去的陳規陋習不符合時代潮流,應接受文明開化的新習俗、新風尚。
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1.背景
(1)政治:人們對辛亥革命失敗原因的痛苦反思。
(2)經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發展。
(3)思想:缺乏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大多數國民的頭腦仍被專制和愚昧牢牢束縛。
2.興起
(1)標志: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2)代表人物: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等。
(3)主要陣地:北京大學和遷往北京的《新青年》雜志。
3.內容
(1)民主與科學:用民主反對舊禮教倫理,用科學反對舊國粹宗教。
(2)文學革命:胡適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倡導白話文。
4.影響
(1)新刊物紛紛出版,報刊面貌為之一新。
(2)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號的提出,內容遠比辛亥革命時期更為廣泛和深刻。
(3)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推動思想文化革新有著解放思想的重大意義。
... ... ...
關鍵詞:《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