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PPT
第一部分內容:新經濟政策
列寧對社會義道路的探索
(1)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鞏固了工農聯盟,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3)是蘇維埃俄國對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次有益探索。
不同時期的俄國名稱:
沙俄(古 —1917年)
蘇俄(1917年—1922年)
蘇聯(1922年—1991年)
俄羅斯(1991年——今)
... ... ...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PPT,第二部分內容:蘇聯的工業化【斯大林】
1、兩個五年計劃
由于蘇聯是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處于敵對的資本主義包圍之中。蘇聯經濟技術十分落后,而周圍的資本主義國家技術先進,工業發達。如果蘇聯不能在短時期消滅這種落后性,不發展工業,不建立軍事工業,不迅速鞏固國防,帝國主義隨時可能發動軍事干涉和侵略,扼殺蘇維埃政權。
——斯大林《論經濟工作人員的任務》
雖然新經濟政策使蘇聯得到復蘇,但直到1928年,蘇聯的工業產值還不到德國的一半,美國的八分之一。全國只有不到三萬輛拖拉機,99%的耕種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國崛起》
受帝國主義的威脅;工業落后。
2、工業化成就
兩個五年計劃完成之后,蘇聯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工業總產值超過德、英、法,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業生產占世界工業生產的比重,由沙皇時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
評價:蘇聯的工業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下完成的。一方面,它使蘇聯能夠在短時期內,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實現工業化;另一方面,這種排斥市場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模式被固定下來,致使蘇聯經濟體制日益僵化。
... ... ...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PPT,第三部分內容:蘇聯的農業集體化【斯大林】
1、背景
1927—1928年,蘇聯發生了嚴重的糧食收購危機。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農業集體化進程,解決糧食問題。
2、農業集體化
20世紀30年代初起,蘇聯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農業集體化運動。
消滅富農;政府支持集體農莊建設,組建拖拉機站,為農莊提供機械服務,監督農莊執行國家的生產計劃。
3、形成 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1936年蘇聯公布了新憲法,宣告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憲法標志著斯大林創建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形成,這一體制被稱為“蘇聯模式”,又稱為“斯大林模式”。
4、特點
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
實行單一的公有制,以行政手段管理經濟,實行高度集中的部門管理,排斥市場調節。計劃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級領導機關必須執行,企業沒有主動性。
權力高度集中,忽視民主法制建設。各級領導實際上由上級指派,基本不受群眾監督。
5、評價
積極作用:蘇聯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工業化,為日后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
消極作用: 使蘇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片面發展重工業,導致農工輕比例嚴重失調
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
指令計劃壓制地方與企業的積極性,阻礙蘇聯經濟的持續發展
計劃經濟體制成為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
6、啟示
⑴發展經濟時要農輕重比例協調;
⑵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⑶政府要制定符合國情的政策,推動經濟發展;
⑷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相結合,推動經濟快速發展。
... ... ...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PPT,第四部分內容:課后活動
判斷以下對課文的理解,請在正確選項后的括號內畫√,錯誤的畫X。
新經濟政策從蘇俄的國情出發,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 )
在列寧的領導下,蘇聯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 )
為了加速工業化建設,斯大林加快實行農業集體化( )
1936年蘇聯宣告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
關鍵詞:部編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歷史PPT課件免費下載,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