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PPT課件
第一部分內容:學習目標導航
1.識記戰國七雄的名稱,理解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兼并戰爭,了解這一時期的社會變化
2.掌握商鞅變法的背景、主要內容及作用,認識改革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況、構成、功能和意義
... ... ...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PPT,第二部分內容:戰國七雄
1 形成
七國形成
三家分晉:趙、魏、韓(公元前403年)
田氏代齊(公元前386年)
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來
2 社會狀況
戰國七雄——相互兼并
桂陵之戰
圍魏救趙
圍魏救趙發生在公前354年,魏國大將龐涓率軍八萬,包圍趙國都城邯鄲。第二年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命孫臏率軍解邯鄲之圍,孫臏卻率軍進兵魏國。這是孫臏采取的避實擊虛的方針,置魏軍于被動地位。魏國內部空虛,都城大梁告急,龐涓趕忙從趙撤軍,回師自救,當疲憊之師魏軍行至桂陵時,被早已埋伏在此的齊軍打得大敗,生擒魏將龐涓,不久被放回國,再度為將。孫臏妙計,花最少的力氣獲得最大的成功。圍魏救趙之役從此成為經典的戰例,千百年來不斷被人們研究,借鑒和傳頌。
馬陵之戰
公元前341年,齊魏兩國又發生了馬陵之戰。齊國仍以孫臏為軍師,魏國又派龐涓帶兵10萬迎戰。孫臏主動后撤,采用減灶計(第一天,在撤出營地留下的軍灶,足夠10萬人吃飯用;第二天留下的軍灶只5萬人吃飯用,第三天只夠3萬人吃飯用)。龐涓察看軍灶變化,以為齊軍大量逃亡。于是,他輕敵猛進,追到馬陵。那時天已大黑,魏軍點火,見一棵樹上寫著“龐涓死于此樹之下”。這時齊軍萬箭齊發,魏軍主力被殲滅,龐涓拔劍自刎。從此,魏國大大削弱,齊國強大起來,孫臏名揚天下。
... ... ...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PPT,第三部分內容:商鞅變法
商鞅,又稱衛鞅,公孫鞅。年輕時好刑名之學,熟悉變法理論和實踐,聽說秦孝公求賢若渴,于是他發奮圖強,投奔秦國,得到秦孝公的賞識,開始推行變法。期間率軍大破魏軍,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稱商鞅。
1 背景
各國變法的原因:
各國爭霸的現實壓力(直接原因)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封建經濟發展的需要
2 目的
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
3 時間、人物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
4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
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獎勵耕織
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獎勵軍功
按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特權
建立縣制
由國君直接派遣官吏治理
5 商鞅變法內容的作用以及性質
1)、改革土地制度;——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以建立。
2)、獎勵耕戰;——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勞動積極性, 促進經濟的發展。
3)、獎勵軍功;——有利于提高軍隊的戰斗力。
4)、建立縣制;——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性質:商鞅變法是一場比較徹底的地主階級改革
6 戰國時期各國變法歷史影響(作用)
商鞅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各國變法: 戰國時期,各國經過變法,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地主階級統治代替了奴隸主貴族統治,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我國封建社會形成了。
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成功的原因:
1、商鞅變法代表著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他們要求推翻奴隸主貴族的統治,發展封建經濟。因此,商鞅變法適應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2、商鞅變法得到秦孝公的堅決支持;
3、商鞅敢于同舊勢力作斗爭,并制訂了一系列具體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商鞅身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
1、實現抱負應不怕挫折和犧牲;
2、應順應歷史潮流,具有創新和獻身精神。
... ... ...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PPT,第四部分內容: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 修建
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 構成
由渠首和灌溉網兩大系統工程構成。
3 功能
防洪、灌溉、水運等。
4 影響
天府之國;水利史上絕無僅有。
關鍵詞: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PPT課件免費下載,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