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PPT課件(第二課時)
第一部分內容:學習目標
1.分析小說的環境,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2.品味關鍵詞句的含義和作用。
3.正確把握“我”的形象,理解“我”對故鄉的情感和在小說中的作用。
4.學習運用多方對比突出主旨的寫法。
... ... ...
故鄉PPT,第二部分內容:自主預習
找出文中表現“我”心情變化的語句,說一說“我”對故鄉有一份怎樣的感情。
回故鄉—急切:“冒了嚴寒”
見故鄉—悲涼:“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
憶故鄉—沉重、憂憤:“阿!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
憶閏土—高興、佩服、依依不舍:“我這兒時的記憶,忽而全都閃電似的蘇生過來,似乎看到了我的美麗的故鄉了。”
見楊二嫂—驚嚇、困窘:“我愈加愕然了”“我知道無話可說了……默默的站著”
見閏土—興奮、驚異、悲哀:“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么說才好”“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
離故鄉—失望、氣悶、悲哀、憧憬未來:“現在卻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我在朦朧中……也便成了路”
... ... ...
故鄉PPT,第三部分內容:環境描寫
作者記憶中的故鄉和現實中的故鄉分別是一幅怎樣的圖景?作者這樣寫有何用意?
現實中的故鄉與記憶中的故鄉形成對比。
眼前的故鄉是一幅荒村圖,生動顯現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農村的衰敗景象,襯托了“我”的悲涼心境;而十多年前的故鄉是那樣美麗。
這樣描寫傾注了“我”對故鄉、對童年生活、對少年閏土的無比深厚的感情。故鄉景物的對比,深刻地揭示了舊中國農村日益衰敗的趨勢,也為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的對比創造了非常適宜的環境。
結尾再次出現海邊奇異的圖畫,有何用意?
結尾再現了記憶中的美麗畫面,這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也是對新生活的想象、憧憬。
... ... ...
故鄉PPT,第四部分內容:品味語言
本文語言妙用修辭,意蘊深刻,按要求品析。
1.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本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何表達效果?)
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楊二嫂的體形之瘦,突出了其尖酸的個性特征。
2.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1)“歡喜”和“凄涼”是否矛盾?為什么?
不矛盾。歡喜是因見到兒時的伙伴“迅哥兒”而感到高興;凄涼是因想到自己貧窮,處境艱難,與“迅哥兒”不屬于同一等級,不能再稱兄道弟,所以感到悲傷。
(2)閏土的那一聲“老爺”為什么會使“我”打了一個寒噤?
閏土的一聲“老爺”,表明了閏土深受封建意識的毒害,心靈世界已變得麻木,這使“我”打了一個寒噤。
(3)“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可悲的厚障壁”是一種人的觀念、地位、生活環境差異所帶來的精神上的隔膜。“可悲”在于這樣的“障壁”是生活中近于“合理”地存在著的,而且也是精神上倫理上難以打破的。
原因:封建秩序觀念長期的強制性的壓力。這樣的壓力使人們不得不在精神上、肉體上屈服,在封建秩序中尋找并最后茍安于既定的位置,成為麻木、機械的順民。“厚障壁”是封建秩序的需要和必然。
3.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墻,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那西瓜地上的銀項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來十分清楚,現在卻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我”為何“非常氣悶”又“非常的悲哀”?)
“非常氣悶”是因為故鄉的人與“我”之間有了深深的隔膜;
“非常的悲哀”是因為曾經充滿活力的小英雄,如今成了麻木遲鈍的“木偶”,以至于“我”覺得美好生活的希望十分渺茫。
... ... ...
故鄉PPT,第四部分內容:人物探究
“我”從“相隔二千余里”的異地,回到“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然后又和一家人離開故鄉到異地去謀生。在“故鄉的山水”“漸漸遠離”的時候,“我卻并不感到怎樣的留戀”。“我”真的對故鄉不留戀嗎?為什么不留戀呢?
二十余年來“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記憶中“美麗”的故鄉,且它在“我”心目中是童年,是大自然,是天真無邪的小伙伴,是一幅“神異的圖畫”。但是,當“我”回到故鄉,卻是一派荒涼衰敗的景象:閏土的憔悴不堪、呆滯麻木,楊二嫂的自私貪婪、勢利潑悍,使“我”備感失望與悲哀。所以,“我”并非真的不留戀,“我”對故鄉的感情是既失望又抱著希望的,既想離開又很留戀。
小說中“我”是怎樣的形象?小說塑造“我”這個形象有何作用?
“我”是一個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具有民主進步思想傾向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形象。“我”在文中起到線索人物的作用;同時“我”同情勞動人民、渴望普天下人都過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表達了“我”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社會的強烈愿望。
... ... ...
故鄉PPT,第五部分內容:寫作特色
在對比中刻畫人物,表現主題,是本文的獨到特色。你認為這篇小說主要運用了哪些對比?這些對比有何作用?
對比
少年閏土和成年閏土(農民命運的日益悲慘)
我和閏土的關系(封建等級的鴻溝)
楊二嫂前后生活(黑暗社會已病入膏肓)
故鄉情景(每況愈下的中國農村經濟)
我和閏土的關系與宏兒水生的關系(對未來生活的向往)
閏土和楊二嫂:對閏土的崇敬與同情
討論小說的藝術特色并分析其作用:
對比中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運用景物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
運用典型的語言表現典型的形象,傳神的肖像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征。
... ... ...
故鄉PPT,第六部分內容:課堂小結
小說著重刻畫了一個受盡舊社會摧殘剝削的勞苦農民閏土的形象,通過閏土悲慘遭遇的描述,生動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舊中國農村日益破敗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舊社會對農民從肉體到精神的嚴重殘害,表達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和堅定信念。
隨堂練習
作者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已經變成了經典名言,你還知道其它關于“路”的名言嗎?請寫兩句在下面。并以這句話為話題,寫一段約300字的習作。
關鍵詞:部編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PPT課件免費下載,故鄉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