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統一大業》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PPT課件
導入新課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母親!我要回來!”
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知道“一國兩制”的提出和基本內涵,掌握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的基本史實。
二、能力目標
分析“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歷史意義和香港、澳門回歸的歷史意義,培養綜合分析能力 。
三、情感目標
深刻體會香港、澳門與祖國大家庭的血緣關系所鑄就的愛國情感 。
... ... ...
“一國兩制”的構想(理論)
1.問題提出:由來于臺灣問題
2.形成過程:
(1)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 提出以和平方式統一祖國的方針。
(2)1981年,《關于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闡明了統一后對臺灣的基本政策。
(3)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
(4)1984年,六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提供了法律依據。
“一國兩制”構想的含義
含義
“一國”,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祖國統一的前提,也是我們的核心目的
“兩制”,指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這是實現“一國”、完成祖國統一正確的方式方法
“一國兩制”的意義:
(1)為實現祖國統一指明了方向
A.有利于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
B.有利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C.有利于香港、澳門和臺灣的繁榮和穩定
(2)為解決國際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式
... ... ...
二、“一國兩制”的實踐
中國成功收回香港、澳門主權的原因
改革開放后,中國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這是收回香港、澳門的根本原因。
“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是關鍵。
香港、澳門同胞心向祖國,渴望回歸,奠定了群眾基礎。
中英、中葡《聯合聲明》提供了法律依據。
全國人民喜迎回歸,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圓滿地完成了各項準備工作。
香港、澳門回歸的歷史意義
①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恥辱,開創了港澳和內地共同發展的新紀元。
②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歷史性步伐。
③標志著中國人民為世界和平、發展與進步事業作出了新的貢獻。
在重陽節,我們登高遠望,可謂“每逢佳節倍思親”,試問“在祖國大家庭中還少了誰呢?”
... ... ...
臺灣問題的由來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成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國民黨集團的部分軍政人員退據臺灣。他們在當時美國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臺灣海峽兩岸的隔絕狀態。
臺灣問題與港澳問題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港澳問題:歷史遺留問題
臺灣問題:中國內政問題
50年兩岸關系
1979年,兩岸;,中央政府提倡兩岸直接實行“三通”;
1987年開始,臺灣當局允許居民到大陸探親,并在經濟、文化方面進行交流;
1992年,海峽交流基金會與海峽兩岸關系協會達成“一個中國原則”的重要共識,此即著名的“九二共識”;
1993年,舉行“汪辜會談”;
1995年,江澤民提出“八項主張”;
2000年3月后,臺灣政局發生變化,中國共產黨重申和平統一原則,并表示堅決反對臺獨;
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訪問大陸。
... ... ...
阻礙兩岸統一的因素
臺獨勢力:1988年,李登輝上臺后,多次向“一個中國”的原則挑戰,嚴重惡化了兩岸關系。特別是堅持“臺獨”的民進黨上臺,更成為影響祖國統一的一個極大的變數。
外國勢力的干涉:臺灣問題從本質上講是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之所以長期懸而未決,且有越來越復雜的趨勢,則完全是美國介入中國內戰、干涉中國內政、插手中國內部事務的結果。
胡錦濤總書記的“四個決不”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
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
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
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
... ... ...
兩岸統一的有利因素
兩岸關系的緩和為雙方的人員往來 和交流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兩岸經濟合作交流是促進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
“一國兩制”構想為兩岸關系的和平、穩定和發展提供了的有力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影響擴大,擁有巨大的感召力;
兩岸人民渴望早日實現和平統一。
... ... ...
課堂演練
16世紀中葉,葡萄牙侵占了澳門,100多年前,英國侵占了香港。為什么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能夠收回香港和澳門?從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啟示?
1.香港自古以來是中國的神圣領土,收回香港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
2.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3.“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
關鍵詞: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教學課件,祖國統一大業教學課件,華師大版八年級下冊歷史PPT課件下載,八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PPT課件下載,祖國統一大業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