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美術》現代科學文化PPT課件
美國現實主義作家
主要作品:《珍妮姑娘》、《金融家》、《巨人》合稱《欲望三部曲》《美國的悲劇》使其成為全美最有名的作家
《美國的悲劇》中描寫了主人公克萊德·格里菲思受到社會上邪惡影響,逐漸蛻變、墮落為兇殺犯、最后自我毀滅的全過程。小說共分三卷。
第一卷描寫克萊德這個天真幼稚的青年人怎樣受到外部世界腐蝕與毒害,逐漸演變成為一個玩世不恭、怙惡不悛的人,一直到汽車碾死女孩,逃離堪薩斯城為止,這是小說故事的準備階段;
第二卷描寫克萊德與富商伯父薩繆爾·格里菲思邂逅后,以窮親戚的關系來到萊柯格斯廠內充當工頭助手,隨后陷入與窮女工洛蓓達、闊小姐桑德拉的三角戀情。為了高攀桑德拉,克萊德甘愿違悖自幼接受的基本道德準則,犧牲洛蓓達,于是,他就通過翻船陰謀干掉了這個被他誘奸而懷孕的年輕的女工。事后,克萊德卻落荒出逃,逍遙法外;第三卷主要描寫案發之后,克萊德如何被捕入獄,受審和定罪,其間還穿插著美國兩黨和司法機構利用克萊德一案大搞政治投機的丑聞。最后經過終審判決,克萊德被送上了電椅。
... ... ...
想一想
小說《美國的悲劇》主人公克萊德悲劇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20世紀美國的生活方式,使青年人認為有了金錢便能占有一切,包括美色在內。于是追求財富、貪圖享樂的虛榮心和利己主義惡性發展,克萊德終于走向自我毀滅之路。
貝克特(1906—1989),愛爾蘭戲劇家、小說家。1906年出生于愛爾蘭都柏林市一個猶太人家庭。學生時代去巴黎游歷時,遇到喬伊斯,當過他的秘書。1927年在都柏林三一學院畢業,1928~1930年在著名的巴黎高等師范擔任英文講師,并與人合作把喬伊斯的作品翻譯成法文。其間,回到都柏林工作。1938年開始定居巴黎,德軍占領巴黎期間,曾參加抵抗運動,后因組織暴露隱居鄉下,寫了長篇小說《瓦特》。1945年以后改用法文寫作,1946年至20世紀50年代初是創作的高峰期,主要作品是1952年創作的兩幕劇《等待戈多》,主要情節是兩個流浪漢在荒涼的鄉間土路上無聊地等待戈多的情景,至于戈多是誰,為什么要等他,劇中都未作交待。該劇揭示了人類在荒謬宇宙中的尷尬處境,被視為荒誕派戲劇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此外,還寫了長篇小說《馬洛伊》(1951年)、《馬洛納之死》(1951年)和《無名的人》(1953年),其中,《馬洛伊》曾被一些評論家稱為20世紀的杰作之一。196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金,獲獎原因主要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說和戲劇作品使現代人從精神貧困中得到振奮”,并且他的戲劇“具有希臘悲劇的凈化作用” 。
... ... ...
想一想
“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句話出自何處,有什么意義?
出處
蘇聯作家尼·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說的。
意義
青年人應當具備強烈的事業心,懂得珍惜大好年華,爭取有所作為。
《等待戈多》具有哪些藝術特點?他揭示了西方社會的什么現象?
藝術特點
用離奇、怪異、荒誕的內容和形式去揭示資本主義社會對人們日常生活的控制
社會現象
劇中人物無聊的動作和對白都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們精神的空虛、對生活的無望和麻木,他們漸已喪失了獨立、健全的人格。劇中等待的情節說明西方人需要精神寄托
... ... ...
易混點:現代文學藝術大師的杰作
(1)美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德萊塞:代表作《美國的悲劇》被譽為“美國最偉大的小說”。
(2)西班牙著名畫家“變色龍”畢加索:代表作有《亞威農少女》《格爾尼卡》《和平鴿》。
1.現代歐美文學界流行的兩大文學流派有( )
①現代主義②浪漫主義③古典主義④現實主義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美國的悲劇》的作者是(
A.莎士比亞 B.德萊塞
C.列夫·托爾斯泰 D.海明威
... ... ...
真題回放
(2012湖南株洲)18.下圖是一副著名的反法西斯壁畫《格爾尼卡》,畫中的形象都是用變形重疊的立體主義手法畫成,婦女、兒童和戰士的尸體,有力的控訴了法西斯的暴行。這幅壁畫的作者是
A.梵高
B.拉菲爾
C.達芬奇
D.畢加索
答案:D
考點:世界現代文化
解析:本題難度一般,考查基礎知識,和把握材料的能力,《格爾尼卡》就是畢加索的,另外,從作品的風格,控訴暴行,變形等關鍵詞可得出是現代主義。
關鍵詞:現代科學文化教學課件,文學與美術教學課件,中華書局版九年級下冊歷史PPT課件下載,九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現代科學文化PPT課件下載,文學與美術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