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五首》PPT課件
古詩鑒賞指要:
1、論世知人,了解背景生平
2、把握意象,領會思想感情
3、品味語言,揣摩修辭特點
4、體味意境,領悟藝術境界
詩歌中的意象:
既指敘事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則是指詩歌中所描寫的景或物。
如湖光山色、田園桑麻、大漠孤城等等。
詩歌中的意象傾注著詩人的思想,包蘊著詩人的感情。
意境:是詩中意與境兩個因素的和諧統一。意是詩人在詩中抒發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中所描繪的事物或畫面。所謂意境,就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事物或畫面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
... ... ...
王維簡介
唐朝詩人,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外號“詩佛”。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今存詩400余首。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這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受禪宗影響很大。
【注釋】
1.雜詩:寫隨時產生的零星感想和瑣事,不定題目的詩。
2.來日:來的那一天。
3.綺(qǐ)窗:雕刻花紋的窗子。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4.寒梅:冬天開的梅花。
5.著花:著(zhuó),開放;著花,開花。
... ... ...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作者簡介及題解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在晚唐詩人中,他的詩歌藝術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牧合稱為“小李杜”,也是唐代詩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賀)。他擅長律詩,絕句。所作詩歌典雅華麗,形象鮮明,工于比興,深于寄托,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尤其是他的愛情詩,最為人傳誦,他對后代詩人及詞人的影響很大。主要名篇有:《登樂游原》、《無題》、《夜雨寄北》等,有《李義山詩集》傳世。
《夜雨寄北》,詩題也作“夜雨寄內”,“內”即其夫人,F傳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為妻子,或為友人。有人認為該詩是寫給長安友人的;但以詩之內容,按“寄內”來解讀,似乎更確切。
... ... ...
君問歸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兩個“期”字,先停頓后轉折,一問一答,一揚一抑,思念親人、欲歸不得的愁苦躍然紙上。
巴山夜雨漲秋池。
寫眼前景象,使已躍然紙上的愁苦交織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漲滿的秋池。
“漲”字,既寫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現詩人愁思之綿綿深重。
何當共剪西窗燭,
陡然一轉,設想日后重逢的時候。
卻話巴山夜雨時。
向“君”述說今夜“我”思“君”而不得歸的情景。
而今“我”只身獨處邊遠異鄉,什么時候回到長安,夜晚與妻剪燭夜談“我”在巴山夜晚聽雨思鄉的愁情。這兩句是虛寫,想象回家后與妻子團聚時的情景。
小結:這首詩通過歸期的問詢和回答,抒發詩人羈旅他鄉對友人思念的深情。詩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復出現,造成了回環往復、纏綿曲折的意思。
... ... ...
淮上與友人別
揚子江頭楊柳春,
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
君向瀟湘我向秦。
鄭谷(公元848—909年),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其父鄭史,其兄鄭啟,均為唐代詩人。受父兄熏陶,鄭谷七歲便能詩,“自騎竹之年則有賦詠”。當時著名詩人、詩論家司空圖“見而奇之,拊其背曰:當為一代風騷主”。唐僖宗光啟三年(公元887年),鄭谷考中進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他寫的一首《鷓鴣》詩聲名遠播,因而又有“鄭鷓鴣”之稱。他與許棠、張喬、任濤等九位同輩人經常唱和往還,詩名頗盛,被譽為“芳林十哲”。
... ... ...
藝術特色
(1)修辭:用典:聞笛賦,爛柯人
比喻:“沉舟”“病樹”“千帆”“萬木”同時也是對比
(2)表達方式:事、情、景、理熔于一爐事則坎坷遭遇,政治失意。情則哀樂相生。景則:“沉舟”“病樹”“千帆”“萬木”并舉。理則意高蘊深。情因事發,景以情生,借景說理。
課堂練習
1、首聯中“棄置”一詞,飽含詩人無限的( )也流露出他內心的( )
2、頷聯用了兩個典故,這兩個典故分別是( )是( )
3、下面對頸聯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 頸聯展望未來風光,形象壯麗,顯出了慷慨昂揚的氣概
B 詩句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變化,蘊含哲理
C 詩人在詩中用“沉舟”“病樹”比喻自己,顯得十分悲觀
D 詩人借他所創造的藝術形象,表現出了他曠達的胸懷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 ... ...
詩歌的定義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睹-大序》載:“詩者,志之所在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宋嚴滄浪《詩話》云:“詩者,吟詠性情也”。中國古代稱不合樂的為詩,合樂的稱為歌,現代統稱為詩歌。它是一種按照一定的音節、韻律的要求,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學體裁 。
詩歌的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于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 ... ...
詩歌分類
一、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1)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2)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①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②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律詩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每首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八句,每句字數必須相同,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二、按內容來分類:
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諷喻詩、行旅詩、酬謝﹙答﹚詩等。
關鍵詞:詩五首教學課件,語文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七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詩五首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