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PPT課件4
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人。原名豐潤,現代畫家、文學家、 藝術教育家。早年曾從李叔同(弘一法師)學習繪畫和音樂,深受其佛學思想影響。 1925年出版第一本畫冊《子愷漫畫》,開中國漫畫先河。他的漫畫善以兒童的眼光來揭示成人世界的本質,風格簡易樸實、意境雋永含蓄,是溝通文學與繪畫的一座橋梁。
作家作品:
1931年散文集《緣緣堂隨筆》出版?箲鸨l后,豐子愷曾在浙江、重慶等地教書,后在家從事創作。解放后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等。
他的散文率真、樸素、清幽、玄渺。既包含著人間隔膜和兒童天真的對照,又常有佛教的觀念。由于豐子愷的經歷與其師李叔同的影響,出世與入世的思想在豐子愷的作品中也時有交織流露,總的說,讀他的散文時時可以感悟到一種恬淡的禪味,他思想中的“隨緣” 。
... ... ...
解讀全文
分析1—3段
1. 文章前3段內容似乎與贊美楊柳的主題不相干,那么它們有什么作用呢?可以去掉么?
為后文直接詠柳蓄勢。
第一段里作者說明自己喜歡楊柳只是“隨緣”而已;第二段強調自己喜歡楊柳并非存心“結緣”;第三段運用類比手法,闡明自己與楊柳的關于就是“隨緣”而已。作者雖然沒有明確表明喜歡楊柳,看似游離于主題之外,實則處處點題:“畫中多楊柳”、“小楊柳屋”,可見與楊柳是有緣的,這種緣是不可附會的,只能是“隨緣”。反映了作者不造作、平實、不張揚的風格。
2. 第一段“天下事往往如此”和第二段中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中的兩個“如此”該如何理解?
第一段中的“如此”指“我”的畫中多楊柳,人們便說“我”喜歡楊柳。作者由此及彼,想到天下事,感悟現實中的某些現象。在現實中,人們往往對某些事情捕風捉影,妄加推測,而全然不顧前提是否正確。
第二段中的“如此”指的是作者可以為自己對楊柳的感情尋找各種借口。這樣想來,那么其他事情呢?現實中的確有很多人千方百計為自己的言行或過錯尋找借口,加以辯解,搪塞和推諉。
作者對這兩種現象都不認同,這從文中作者使用的排比的修辭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態度。作者注重的是自然,真實,即“隨緣”,正如他與楊柳的關系,如果“存心結緣”的話,不乏種種理由,但這與作者的人生觀就背道而馳了。因為他不愿“隨俗”,只愿“隨緣”。
... ... ...
分析4—6段
1. 文章贊美楊柳的段落有哪些?作者贊美了楊柳的哪些特點?如果聯系人生,又反映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悟?
4—6段是贊美楊柳的段落。
作者贊美了楊柳的“賤”和“下垂”。
首先來看“賤”。
在文中作者還提到了與“賤”相反的“貴”,“賤”的本意是價錢便宜或地位低下,文中指由于不計較個人得失而或不吃,或吃得少,或吃得次,顯得命薄而低下;“貴”的本意是價格高或地位優越,文中指吃的東西好,顯得身份地位高。聯系現實,他們反映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再來看“下垂”。與“下垂”相反的是“參天”。你能從文中找出表明作者對“參天”之物的態度的語句嗎?
語句:“花木大都是向上發展的。……甚至下面的根已經被斫,而上面的花葉還是欣欣向榮,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惡而又可憐!”可見作者對這種忘記根本、只想高攀的植物是深惡痛絕的,聯系現實,就是對那些高高在上、貪圖享樂、作威作福、忘掉根本的得志小人的諷刺了。這句話也從反面襯托了楊柳“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的可貴品質。
... ... ...
分析7—8段
1.自古以來寫楊柳的作品有很多,人們常常把楊柳作為春的象征,作者認為以楊柳為春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認為楊柳的下垂美與和平美麗的春光十分調和,因此它是春的代言人。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常以楊柳為題來贊美春天,作者卻從一個新的角度對“楊柳為春”加以闡釋,那就是楊柳的“下垂”所顯現的謙遜,它懂得大地是其生命的源泉,因而它“高而不忘本”,最能象征春天的神意。
2.作者認為觀賞楊柳的最佳地方在哪里?是不是在西湖?為什么?
楊柳的存在是自然的,也是獨特的。它不是因為生在西湖而高貴,也不因為長在鄉村而卑賤。它是樸實無華的,正因為它的樸實作者才認為其高貴;它又是柔韌堅強的,正因為它的堅韌,作者才覺它尤為可愛。作者不獨贊西湖的楊柳,而更鐘情于平實大地上隨處可見的楊柳。此處呼應前文,使文章的主題得到升華。
... ... ...
小結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沒想到生命力頑強的楊柳的身上還包涵了深刻、樸實的人生哲理。人類的智慧不僅在于賦予自然界生物以豐富的內涵,更在于人類能從中找到自己不斷完善、不斷提高的動力。希望咱們師生一起,都來學習楊柳,做一個樸實無華、樂于奉獻、不忘根本、回報社會的人。
關鍵詞:楊柳教學課件,湘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PPT課件下載,六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楊柳PPT課件下載,.PPT格式;